[发明专利]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9650.2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方方;杨静;王雅莉;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管 药囊 消化道 气囊 通管 密封接头 双层密闭 连接管 球囊管 注药口 不规则排列 导气管末端 后端位置 气囊设置 压迫止血 药液作用 治疗效果 止血 半球状 充气 微孔 注药 挤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包括引导通管、导气管、气孔、气囊、药囊、注药口、连接管、密封接头,所述引导通管设置在导气管内部,且引导通管前端为半球状,气孔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导气管的前后两端,气囊设置在导气管外侧,气囊的外侧为药囊,注药口设置在药囊的后端位置,密封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导气管末端连接。本发明采用预注药设计,药囊表面设有不规则排列的微孔,通过气囊充气的挤压,直接将药液作用于消化道患处,实现药物止血和压迫止血同时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
背景技术
目前人体腔道疾病呈上升趋势,由于人体腔道的生理结构特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不借助医疗器械的情况下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价格较高,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包括引导通管、导气管、气孔、气囊、药囊、注药口、连接管、密封接头、密封圈,所述引导通管设置在导气管内部,并贯穿整个主体,且引导通管前端为半球状,避免刮伤消化道内壁,所述气孔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导气管位于气囊内部位置的前后两端,气囊设置在导气管外侧,将导气管包裹在内,气囊的外侧为药囊,药囊将气囊包裹在内,所述注药口设置在药囊的后端位置,密封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导气管末端连接,且密封接头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在常态下依靠自身的收缩压力处于闭合状态,接入气泵或注射器时,密封圈发生弹性形变,密封圈被撑开。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发明的导引导通管、导气管、气囊和药囊均使用硅胶弹性材料制成,与人体组织不会发生黏连,肌体组织反映小,并具有抗凝血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气管和药囊内均含有显影材料,可在CT等设备上显现,以便确认主体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引导通管,可插入引导钢丝,并以引导钢丝为路线,可到达消化道的指定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药囊外壁上设有规则排列的微孔,在正常状态下,微孔为紧闭状态,将药液通过注药口注入药囊,通过引导钢丝到达指定位置后,向气囊注入空气或液体,使气囊挤压药囊,致使药囊表面的微孔被迫打开,将药液直接作用于患处,对患处进行有效的药物止血和压迫止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预注药设计,药囊表面设有不规则排列的微孔,通过气囊充气的挤压,直接将药液作用于消化道患处,实现药物止血和压迫止血同时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体的尾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引导通管1、导气管2、气孔3、气囊4、药囊5、注药口6、连接管7、密封接头8、密封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未经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9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回收球囊导管
- 下一篇:一种变径中心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