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唑来膦酸及其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7468.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李丹;刘音岑;吴瑶;余启波;赵忠琼;韩庆平;王利春;王晶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9 | 分类号: | G01N30/89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1138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唑来膦酸 及其 杂质 高效 色谱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唑来膦酸及其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色谱条件:所述固定相为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反相色谱柱;所述流动相为缓冲液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其中缓冲液为浓度为5‑18mmol/L的焦磷酸钠和四丁基硫酸氢铵的混合溶液或浓度为5‑18mmol/L的焦磷酸钠和四己基硫酸氢铵的混合溶液,缓冲液pH值为7.5‑9.0,有机溶剂为甲醇或乙腈。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唑来膦酸及其杂质的有效分离和检测,解决了化合物保留和色谱峰拖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唑来膦酸原料及其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为第三代双膦酸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系瑞士Norvartis公司开发的高血钙症治疗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以及恶性肿瘤引起的骨相关疾病。该药2000年10月在加拿大首次上市,迄今为止,该药已在欧盟、美国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批准。近年来发现其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望直接用于治疗癌症。
唑来膦酸作为一类新型的双膦酸类药物,化学结构式如式I,其中含两个膦酸基团,化合物极性极强,在C8、C18等非极性色谱柱上无保留;该类化合物水溶性脂溶性均极差,紫外吸收仅在210nm波长附近存在末端吸收;另外该类化合物结构式中存在氮杂环与双磷酸结构,在采用以硅胶为载体的色谱柱分析时,结构上的氮原子与色谱柱上残留的硅醇基及二膦酸基团与色谱上痕量金属离子作用会造成峰形拖尾严重,影响杂质分离与检测。现暂无相关文献报道能同时解决该类化合物无保留与主峰拖尾问题,故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难度较大,分离杂质数量较少。
目前该类化合物有关物质检测仍普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该类药物含有两个膦酸基团,化合物极性极强,在非极性固定相色谱柱上不保留,因此主要通过建立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样品及其杂质分析。
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因双膦酸类药物是四元膦酸,存在多级电离,为了保证它们以单一的电离形式保留,需要采用强碱或强酸性流动相,并且固定相大多选用价格昂贵的耐强碱或强酸的阴离子交换柱。例如,CN201410330791.4公开了一种双膦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用甲酸水溶液作流动相,pH值3.4-3.6,选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分析成本高,且检测灵敏度差,无法检出微量的有关物质。CN200810060013.2公开了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其杂质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分离分析方法,洗脱液为氢氧化钾溶液,采用梯度淋洗分离,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但该类分析方法色谱柱使用寿命短,分析成本高,且需要梯度洗脱,过程繁琐耗时,化合物保留效果仍然不佳,需要采用特殊的检测器,方法重现性差,难以在药品常规分析中应用。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该类化合物时,常规离子对试剂增强化合物保留效果不显著,分离杂质数量有限。CN200510040094.6公开了唑来膦酸原料、冻干及其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检验方法,采用氢氧化四丁基铵水溶液作为反相离子对试剂检测唑来膦酸含量和有关物质,但未报到有益的技术效果。CN201610794684.6公开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唑来膦酸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包括磷酸氢二钠、硫酸氢四己铵、甲醇和乙腈,该方法采用的反相离子对试剂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化合物保留问题,但色谱峰峰形拖尾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导致主峰与杂质峰分离效果不佳,分离杂质数量有限,含量检测不准确。
因此,如何克服唑来膦酸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开发一种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唑来膦酸原料及其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唑来膦酸原料及其杂质的的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7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