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7413.2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1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东;景潇鹏;丁显波;陈太宝;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锂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04;H01M4/62;H01M10/4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44384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雪婷;彭西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硫电池正极 极片 高负载 制备 充放电循环性能 正极活性物质 导电性 充放电过程 第一粘结剂 金属集流体 柔韧性 体积变化 锂硫电池 导电剂 多孔性 复合基 自支撑 添加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旨在降低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同时提高锂硫电池正极极片高负载下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循环性能。所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添加剂和复合基底,所采用的C/WS2‑TCF/S结构具有柔韧性与多孔性,具有良好的自支撑能力与导电性,可以去掉金属集流体的使用从而具有更大体积变化空间,从而对高负载下的良好性能做出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其电源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锂离子电池作为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类型,具有高容量、循环性能较好等优点。随着电子设备产品的功能性越来丰富,如今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以及循环性能也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
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硫基材料因为具有很高的理论储锂容量(1675mA·h/g),远高于目前主流电池厂商所使用的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硫基材料成为当下锂离子电池的热门研究方向。
虽然锂硫电池具有诸多优点,但硫基材料在嵌锂脱锂的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体积变化,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目前有许多研究者用不同的手段克服这一缺陷,包括用多种碳主体材料浸渍硫、采用多孔空心碳、硫-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氧化物骨架以及亲水粘合剂等。虽然这些基于碳的方法有助于限制硫和减少多硫化物穿梭效应,但以上方法的设计复杂,并且其循环寿命和硫负载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多硫化物Li2Sx是一种锂硫电池中硫正极充放电循环中所产生的反应物,其可造成穿梭效应影响电池性能。
因此,如何在克服硫基材料在嵌锂脱锂的过程中带来的巨大体积变化,优化其循环性能,同时避免以上方法的不利影响成为了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极片,旨在降低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同时提高锂硫电池正极极片高负载下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循环性能,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复合基底,其中,所述复合基底为网状绷带经过浸泡导电溶液得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电溶液含有第二导电剂、添加剂和第二粘结剂。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与所述第一导电剂与所述第一粘结剂的质量比为7~8:1~1.5:1~1.5;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剂与所述添加剂与所述第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3~4.5:3~4.5:1~4。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剂和所述第二导电剂分别为导电炭黑,或者分别为Super P、KS-6、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导电炭黑(Super P)可赋予制品导电或防静电的能力,其特点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粗糙、表面洁净。导电剂主要作用是增强正极极片的电子电导能力。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为WS2和Li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WS2能够有效抑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减少多硫化物的沉积,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WS2,二硫化钨(Tungsten disulfide),分子量247.97,为灰色带金属光泽的细小结晶或粉末,属于六方晶系,有半导体性和抗磁性,天然矿物为辉钨矿;层状结构,易解离,有与石墨类似的润滑性质,常用作润滑剂,如用于气溶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锂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锂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7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