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6248.9 | 申请日: | 201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3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秒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7C9/00;G06Q3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何园园 |
地址: | 35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归还 共享 系统 及其 应用 | ||
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及其应用,它包括:共享锁装置、手机客户端和云端数据处理平台;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为部署在后台的综合控制系统,用于发布指令以及计费;所述共享锁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进行开锁或关锁操作,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手机客户端的开锁命令时,生成平台订单,所述平台订单设有与所述手机客户端一致的租赁ID,由所述手机客户端进入所述租赁ID的平台订单、并做出关锁命令为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确认关锁的第一必要条件。能够通过其他手机客户端输入租赁ID,归还共享产品,具有使用便捷、改善用户体验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无人共享经济、无人自动租赁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目前共享陪护床、共享伞等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租赁人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打开共享锁,从而实用该共享产品,而在停止使用(归还)时,需要租赁者本人在归还共享产品(关闭共享锁)的基础上,再次通过手机确认归还,才可完成整个租赁过程。
因此,要是租借人使用完共享产品后未及时归还,则将继续产生一部分租赁费用,这给租赁过程带来十分不便,且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能够通过其他手机客户端输入租赁ID,归还共享产品,具有使用便捷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包括:共享锁装置、手机客户端和云端数据处理平台;所述手机客户端为安装在用户智能手机上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开关锁管理系统,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为部署在后台的综合控制系统,用于发布指令以及计费;所述共享锁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进行开锁或关锁操作,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与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所述手机客户端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手机客户端的开锁命令时,生成平台订单,所述平台订单设有与所述手机客户端一致的租赁ID,由所述手机客户端进入所述租赁ID的平台订单、并做出关锁命令为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确认关锁的第一必要条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进入所述租赁ID的平台订单的方式包括:登录所述手机客户端的租赁ID,直接打开所述租赁ID的平台订单;或,登录任意所述手机客户端,输入所述租赁ID,并与所述租赁ID用户进行信息验证,验证成功后由云端数据处理平台自动匹配并打开租赁ID的平台订单。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一端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开设于锁杆内,由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锁杆移动、从而进行开关锁操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共享锁装置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是否处于锁定状态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真实锁定信号为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确认关锁的第二必要条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为蓝牙通讯模块、网络通讯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和射频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机客户端由智能手机通过APP、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连接所述云端数据处理平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的应用,以解决用户未及时归还共享产品、导致归还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的应用,所述应用基于以上的便于归还的共享锁系统,所述应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秒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秒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6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