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5680.6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颖;申晓莉;张随望;王尔珍;宋昭杰;陆小兵;王勇;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2;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油藏 性质 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岩心进行评价,得到不同注入时长的降压增注药剂作用于岩心后的视吸水指数倒数的变化曲线,以确定实验解堵阀;建立用于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进行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对降压增注药剂作用储层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具有不同注入参数的压降增注剂作用与储层后的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通过局部增压装置将降压增注剂通过井口管汇注入地层,注入方法采用恒流模式,采用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以设定的注入参数为第一条件,对比分析确定储层在注降压增注剂过程中油藏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确定降压增注剂的加药周期。本发明可以用于判断储层是否进行有效解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水井降压增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注水井正常注水是保证油田开发生产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注水开发延长,欠注井逐渐增多,很多井已进行多次措施,常规酸化措施已不能满足要求,而利用局部增压在线增注技术对欠注井进行二次提压,能实现注水井注水量达到配注。
在利用局部增压在线增注技术消欠过程中,发现,欠注井通过提压添加降压增注剂后很快能达到配注,但是连续加药3个月,停止加药,该井马上欠注,我们分析认为加药时间过短,油藏性质还没改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现场管理问题,不能一直对欠注井进行加药。为此,急需根据油藏性质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加药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模拟降压增注剂作用对储层进行评价,得到不同注入时长的降压增注药剂作用于岩心后的视吸水指数倒数的变化曲线,以确定实验解堵阀值,实验解堵阀值为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时,储层的解堵效果满足设定条件的注入参数;建立用于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进行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当该模型采用实验解堵阀值作为输入条件,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进行数值模拟时,储层的解堵效果满足设定条件;采用数学模型对降压增注药剂作用储层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具有不同注入参数的压降增注剂作用与储层后的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通过局部增压装置将降压增注剂通过井口管汇注入地层,注入方法采用恒流模式,采用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以设定的注入参数为条件。因此,采用数学模型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通过视吸水指数的倒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储层解堵效果,与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进行实际模拟得到的具有不同注入时间的降压增注剂作用岩心后的解堵效果相同;采用数学模型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通过视吸水指数的倒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不同注入参数的压降增注剂作用与储层后的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的准确性高,进而确定的解堵阀值准确性高,加药时间准备,减少了局部增压装置不必要的动力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现场管理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不同注入时长的降压增注剂作用与储层的视吸水指数的倒数变化曲线图。
其中:1、注水管线;2、增压注水泵体;3、变频控制柜;4、加药罐;5、加药泵;6、加药管路;7、视吸水指数的倒数监测设备;8、撬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判断油藏性质变化的方法,步骤1:模拟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降压增注剂作用岩心进行评价,得到不同注入时长的降压增注药剂作用于岩心后的视吸水指数倒数的变化曲线,以确定实验解堵阀值,实验解堵阀值为降压增注剂作用储层时,储层的解堵效果满足设定条件的注入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5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