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状硅酸铜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5645.4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尹淑楠;任军;张宁;赵金仙;裴永丽;韩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李晓娟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状 硅酸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硅酸铜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层状材料合成工艺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Na2SiO3·9H2O和SiO2气凝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升温至720℃,即得层状硅酸钠Na2Si2O5。将Zn(NO3)2·6H2O和Cu(NO3)2·3H2O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形成澄清透明溶液;将Na2Si2O5加入至澄清透明溶液中,超声进行充分离子交换,后过滤,干燥,干燥后在300℃的环境下焙烧,即得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层状硅酸铜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步骤简易,便于操作且容易实现,并且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该方法成功合成出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硅酸铜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层状材料合成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以其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和乙醇、甲醇氧化羰基化制碳酸二甲酯、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等反应中。目前制备层状硅酸盐催化剂多用以共沉淀为基础的蒸氨法、水热离子交换法以及溶胶-凝胶法。
蒸氨法即先向金属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形成金属氨络合离子,加入载体硅溶胶后老化,最后升高体系温度进行蒸氨、洗涤、干燥焙烧制得层状硅酸盐。前期研究工作表明,蒸氨温度达90℃时可生成层状硅酸盐。该方法需过量氨水,同时蒸氨温度较高,造成能耗过大,蒸氨过程也造成一定环境污染。水热离子交换法即使用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交换层状硅酸钠中的钠离子,通常水热温度达110-250 ℃,水热时长为数小时甚至数天,该制备方法耗时较长,能耗亦较高。溶胶-凝胶法是将硅源(如正硅酸乙酯)与金属盐同时溶于乙醇的水溶液,搅拌混合溶液使硅源进行溶胶,后静置凝胶,将凝胶切片干燥、焙烧即得到层状硅酸铜,溶胶凝胶过程时长可达数天,制备周期较长。
综上,目前制备层状硅酸铜的方法均存在制备周期长,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以超声法进行离子交换制备层状硅酸铜,大大缩短制备周期,同时有效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的情况,开发一种简单易实现的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层状硅酸铜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层状硅酸钠
将Na2SiO3·9H2O和等摩尔量的SiO2气凝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烘干并研磨后,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升温至720℃,恒温4h后降温,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即得层状硅酸钠Na2Si2O5。
2)制备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
将Zn(NO3)2·6H2O和Cu(NO3)2·3H2O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形成澄清透明溶液;将步骤1)得到的层状硅酸钠Na2Si2O5加入至澄清透明溶液中,超声进行充分离子交换,后过滤,去离子水洗涤所得沉淀至滤液无色,将洗涤后所得物质置于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在300℃的环境下焙烧,即得层状硅酸铜锌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n(NO3)2·6H2O和Cu(NO3)2·3H2O的摩尔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56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