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艺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4800.0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安全;戴冶艇;李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巨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17/02;F01K13/02;F01K13/00;F01K11/02;F01D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7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热能 综合利用 系统 及其 工艺流程 | ||
本发明公开了气体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艺流程,涉及气体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余热锅炉系统以及余热回收系统;余热锅炉系统包括余热锅炉G1、汽轮机Q1、发电机F11、换热器H1、锅炉给水泵B11;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H1、膨胀机P1、发电机F12、冷凝器L1、工质罐DG1以及工质泵B12。本发明通过将余热锅炉系统以及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换热器H1连通,将余热锅炉系统产生的热蒸汽用于将余热回收系统中的R123液体工质加热成R123蒸汽,并通过膨胀机P1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F12发电;同时换热器H1中R123液体吸收锅炉蒸汽的热量将锅炉蒸汽再次形成水用于下次循环;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热能循环构成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是能量可以逆转为功的最大数量,它是该能量中具有的可用能,可以用来分析、评价热力系统。目前国内热力系统的设计已普遍采用的计算来评价热力系统。
在开口的热力系统中,稳定流动气体工质的可以表示为:
EX=(h-h0)-t0(s-s0);
其中:h为气体工质所在状态下的比焓kJ/kg;h0为工质在环境状态下的比焓kJ/kg;s为气体工质所在状态下的比熵kJ/(kg·K);s0为工质在环境状态下的比熵kJ/(kg·K);t0为环境温度K。
在郎肯循环余热锅炉中(请参阅图2所示),水在锅炉或者余热锅炉G2中被加热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工艺流程点2-2)进入汽轮机Q2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F2发电。膨胀后较低温度的蒸汽(工艺流程点2-3)进入冷凝器L2经温度为t0、压力为p0的水冷却后变成水(工艺流程点2-4),之后由锅炉给水泵B2升压后(工艺流程点2-1)返回余热锅炉G2开始下一轮循环。
郎肯循环中,通过汽轮机Q2利用的可按下式计算:
eX=eX22-eX23;
EX=(h22-h23)-t0(s22-s23);
其中:h22为工艺流程点2-2处气体工质所在状态下的比焓kJ/kg;h23为工艺流程点2-3处工质在环境状态下的比焓kJ/kg;s22为工艺流程点2-2处气体工质所在状态下的比熵kJ/(kg·K);s23为工艺流程点2-3处工质在环境状态下的比熵kJ/(kg·K);t0为环境温度K。
卡琳娜循环(请参阅图3所示)是郎肯循环的改进,将循环工质由水改为氨-水混合物。循环工质(氨-水混合物)在余热锅炉G3中被加热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工艺流程点3-2),进入汽轮机Q3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F3发电。膨胀后的低压氨-水混合物蒸汽(工艺流程点3-3)作为热流进入回热器H31后(工艺流程点3-4),再进入回热器H32,从回热器H32出来的氨-水混合物(工艺流程点3-5)呈气液混合态,再进入冷凝器L3经水冷却后完全冷凝(工艺流程点3-6)。经锅炉给水泵B3升压后(工艺流程点3-7),作为冷流进入回热器H32。从回热器H32出来的氨-水混合物呈液体状态(工艺流程点3-8,3-9,3-11)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余热锅炉G4中的低温锅炉管,另一路进入回热器H31。从锅炉低温加热管出来的氨-水混合物呈液态(工艺流程点3-12)与回热器H31出来的氨-水混合物呈液态(工艺流程点3-12)都进入混合器DH3,混合后流出(工艺流程点3-1),再进入余热锅炉G3中的高温锅炉管,开始下一轮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巨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巨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4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