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3917.7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孟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越峰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10019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导热板 导热管 导热 内腔顶部 散热装置 散热片 外置式 变压器散热装置 尖端放电效应 电磁场结构 安全隐患 端口连接 连接设置 散热过程 冷却油 再循环 外部 减小 泄漏 | ||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变压器的内腔顶部的导热板;还包括设置在变压器外部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个端口连接在导热板的板身上;所述导热管的管身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借此,本发明通过在变压器的内腔顶部设置导热板;导热板连接设置在变压器外部的导热管,并在导热管的管身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散热过程冷却油无需再循环到变压器外,因此避免了泄漏的风险。同时简化了变压器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同时导热板导热接触面大,提高了导热了效率。导热板也未破坏变压器内部的电磁场结构,因此不会造成尖端放电效应,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输配电网的重要装备,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线包的电阻和铁芯的磁阻产生热量,变压器的温升,对于变压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变压器用的冷却油在温度高时会裂解相变产生有害气体破坏电力变压器的绝缘,因此油温对于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行温度一般控制在85℃内。
参见图1,现有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内腔3中的冷却油吸收线包2及铁芯的所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从而使热油热上升并进入到散热器1中。当其冷却后的密度变大下降,从而回流到变压器底部,完成一次散热循环,周而复始维持油温的恒定。
这种方式需要冷却油循环到变压器外散热,造成散热效率低,还存在冷却油泄露的隐患。同时外置的散热器1也造成了变压器占用空间过大的缺点。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通过在变压器的内腔顶部设置导热板;导热板连接设置在变压器外部的导热管,并在导热管的管身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导热板吸收冷却油的热量后由导热管迅速将其传导至变压器外并由散热片将热量散入到空气中。在此散热过程中,冷却油无需再循环到变压器外,因此避免了泄漏的风险。同时简化了变压器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同时导热板导热接触面大,提高了导热了效率。在内腔中设置导热板也未破坏变压器内部的结构,即未破坏变压器内部的电磁场结构,因此不会造成尖端放电效应,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变压器的内腔顶部的导热板;还包括设置在变压器外部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个端口连接在导热板的板身上;所述导热管的管身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片。
根据本发明的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为铜板。
根据本发明的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所述导热管为超导热管。
根据本发明的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所述超导热管为真空超导热管。
根据本发明的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片为铜片或铝片。
根据本发明的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片与导热管采用钎焊方式连接。
本发明通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式变压器用散热装置,通过在变压器的内腔顶部设置导热板;导热板连接设置在变压器外部的导热管,并在导热管的管身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导热板吸收冷却油的热量后由导热管迅速将其传导至变压器外并由散热片将热量散入到空气中。在此散热过程中,冷却油无需再循环到变压器外,因此避免了泄漏的风险。同时简化了变压器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同时导热板导热接触面大,提高了导热了效率。在内腔中设置导热板也未破坏变压器内部的结构,即未破坏变压器内部的电磁场结构,因此不会造成尖端放电效应,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越峰,未经孟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3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