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及建筑模板构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3586.7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峰;张灵巧;刘国林;姚奇;李广飞;彭遥;田沙沙;郭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墙 螺栓 定位 体系 建筑 模板 构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其结构包括定型模板、万能板、桥筒、穿墙螺栓、模顶以及套管。在墙体两面分别拼装模板,万能板在墙体两面平行正对,万能板两侧连接平面模板。在穿墙螺栓安装位置打开预置螺栓孔,并将桥筒放入天井部内旋紧。将穿墙螺栓从打开的预置螺栓孔贯穿墙体模板至对面正对的穿墙螺栓孔穿出。从对向墙面将模顶、套管、模顶与桥筒穿入穿墙螺栓,并将桥筒旋紧。本发明实现了墙体浇筑过程中整面模板的整体拼装支模,并且保证墙体两面的模板在螺栓孔位置既能支撑两侧板,又能通过穿墙螺栓及龙骨形成同轴拉结系统,保证墙面尺寸,取消传统的模板内支撑的水泥顶模棍,简化支模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模板支模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及建筑模板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时,对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墙体、柱体都需要进行支模,要使支模结构稳定紧固,需要使用穿墙螺栓连接两侧的模板并将其固定。在以往的建筑结构施工中,都是先绑扎钢筋,然后进行模板支模,并且采用的是钢模板或铝合金模板,将模板拼接成所需的形状后,需要在模板上打孔,然后将套接有套管的穿墙螺栓从打孔处穿入并将穿墙螺栓旋紧固定,混凝土凝固并达到性能标准后将穿墙螺栓取出。并且原有的模板施工只能组合出一面整体大高模板,而另一面必须在用分解模式单片逐个穿插穿墙螺栓,在打孔后从未安装模板的地方将套管放入两个模板之间,并将套管穿插在孔洞上。原来木模板打孔位置对应的内部由于密布钢筋,使得对拉螺栓的需要穿梭在钢筋中,歪斜着通到对面的模板面,不是垂直于板面的,并且会有一定的倾斜,如果直接拧紧对拉螺栓的两侧山形卡,就有倾斜的危险。为了保证两个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就需要添加两个板面中间放置水泥顶模支撑部件,但是操作的技术要求就会需要由专业的有经验的工人进行,复杂而费工。以上问题使模板的支模过程工序复杂,操作困难,且模板重复使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及建筑模板构筑方法,以解决现有支模技术工序复杂,操作困难,无法整面支模,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包括定型模板、万能板、桥筒、穿墙螺栓、模顶以及套管;若干块所述定型模板拼接为两块墙体模板,相邻两个定型模板之间由所述万能板连接固定,所述万能板与所述定型模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定型模板的平面与所述万能板的底面相平齐,两个墙体模板的平面相对设置,且两个墙体模板上的万能板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桥筒为圆筒状且间隔分布在所述万能板上,桥筒与万能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所述套管设置于两块墙体模板之间,所述模顶设置于所述套管的两端,所述模顶插接在所述桥筒上,所述穿墙螺栓穿过所述万能板、桥筒、模顶以及套管,所述穿墙螺栓的两端固定在万能板上。
所述万能板包括面板、隔板、板脊、连孔部以及天井部;所述面板为长条板,若干所述隔板沿面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隔板与所述面板相互垂直且隔板的两侧面分别与面板的两侧面重合,所述板脊为长方形柱体,所述板脊分布于所述隔板上部的两角,且所述板脊的长度与所述面板的长度相同,相邻两个隔板之间为一个单元体,在单元体的中部设有分板将单元体分为沿面板长度方向的两个部分,分别为所述连孔部和所述天井部;所述天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边肋,且在所述边肋上开有操作孔,在所述天井部两端的隔板与分板上分别设有筒肩;在所述连孔部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孔筋和下孔筋,所述上孔筋和下孔筋的两端分别与隔板和分板相连,所述上孔筋的上部与两侧的板脊相连,所述上孔筋与下孔筋之间形成连孔;在所述天井部的面板上设有暗置螺栓孔。
在所述桥筒两侧的底部设有关于桥筒中心轴对称的凸块。
所述模顶包括大管和小管,所述大管与小管相连通,所述大管的内径与所述套管的外径相同,所述小管的外径与所述桥筒的内径相同。
一种基于穿墙螺栓定位体系的建筑模板构筑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3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