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3196.X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中;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8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张仕婷 |
地址: | 214527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纤维 耐火 浇注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高纯硅酸铝纤维棉,煅烧高岭土,硅微粉,蓝晶石,云母粉,海泡石、高纯铝酸盐水泥、不锈钢钢纤维和硅溶胶;将高纯硅酸铝纤维棉进行分散,随后加入其他原料进行配料,再加入硅溶胶进行搅拌,最后进行浇铸和烘干,即制备得到所述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本发明制备所得的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具有质量轻,是原重质水泥浇注料的一半重量;其具有耐高温性能强、导热率低、力学性能好以及隔热性能与热震稳定性能优良的特点,还具有抗高温热爆裂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适应辊底炉内温度的急剧变化,对高温烟气有较高的抵抗能力。本发明产品耐高温烟气冲刷,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石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用于CSP隧道式辊底炉中炉底辊辊身的隔热衬用耐火浇注料,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耐火浇注料是由耐火骨料、粉料和结合剂组成的混合料,加水或其他液体后,适于采用浇注、振动方法施工,也可预先制作成具有规定形状尺寸的预制件,用于构筑工业炉内衬。为改善耐火浇注料的理化性能和施工性能,往往还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增塑剂、分散剂、促凝剂、缓凝剂、膨胀剂、解胶-凝胶剂等。此外,对用于受机械作用力较大或热冲击作用强烈部位的耐火浇注料,若加入适量不锈钢纤维,则会使材料的韧性显著增加。在隔热耐火浇注料中,若加入无机纤维,既能增强韧性,又有助于其隔热性能的改善。由于耐火浇注料的基本物料组成(如骨料和粉料、掺和料、结合剂以及外加剂)、凝结硬化过程、施工方法等,与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相似,故又曾称之为耐火混凝土。
耐火浇注料生产工艺简单,省工节能,施工效率高、质量好,并可根据需要现场配制或选用性能优异的材料。因此,耐火浇注料是筑炉工程中用量较大、适用范围广泛的一种不定形耐火材料。
现有炉底辊辊身隔热材料采用的是重质水泥耐火浇注料,其浇注料的缺点有:
1、重量过重,影响炉底辊传动电机的使用功率损耗;
2、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3、保温效果不佳,炉底辊热损高;
4、使用过程中出现松散、成块掉落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质量轻、耐高温性能强、导热率低、力学性能好以及隔热性能与热震稳定的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高纯硅酸铝纤维棉29.5~30.5份,煅烧高岭土22.5~23.5份,硅微粉4.5~5.5份,蓝晶石4.5~5.5份,云母粉6.5~7.5份,海泡石9.5~10.5份、高纯铝酸盐水泥19.5~20.5份、不锈钢钢纤维0.3~0.5份和硅溶胶110~125份;
进一步的,所述煅烧高岭土、蓝晶石、云母粉和海泡石的目数为200~350目。
进一步的,所述硅微粉的粒径为5~8µm。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钢纤维的截面规格为直径0.4-0.6mm,长度1.5-2.5mm。
所述陶瓷纤维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分散:将高纯硅酸铝纤维棉29.5~30.5份在搅拌容器内进行打散;
(2)配料:在步骤(1)的搅拌容器中加入煅烧高岭土22.5~23.5份,硅微粉4.5~5.5份,蓝晶石4.5~5.5份,云母粉6.5~7.5份,海泡石9.5~10.5份和高纯铝酸盐水泥19.5~20.5份;继续加入不锈钢钢纤维0.3~0.5份;
(3)搅拌:在步骤(2)所得物料中继续加入110~125份硅溶胶,充分搅拌;
(4)浇铸:用模具安装在炉底辊辊身上再进行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3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