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番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2665.6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9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曹智;邹文桐;林秀珠;王昌伟;姚忠亮;刘华;王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12;A01G24/20;A01G24/27;A01G31/00;A01G22/05;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蔡晓敏 |
地址: | 350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基质 花生粕 绣球菌 制备 发酵 番茄栽培 栽培番茄 单株 叶绿素 电导率 塑料薄膜 堆置发酵 根系活力 植株生长 总孔隙度 翻堆 根系 河沙 容重 密封 表现 | ||
1.一种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组分:绣球菌、花生粕和河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绣球菌5~9份、花生粕1~4份和河沙1~4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绣球菌7~8份、花生粕2~3份和河沙2~3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质的PH值设置为5.0~7.5,电导率值设置为0.5~2.5ms/cm,容重设置为0.1~0.8g/cm3,总孔隙度为54%~96%。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绣球菌和花生粕分别发酵后,与河沙混合后制成复合基质。
6.如权利要5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粕的发酵方法为,将花生粕薄膜密封,35~50天堆置发酵,发酵过程中翻堆1次,发酵后得到发酵花生粕。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绣球菌的发酵方法为,将绣球菌中加入其重量1~5%的氯化钾后置于密闭环境中以进行发酵,发酵的环境温度为25~37℃,时间为4~7天,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绣球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所述的栽培番茄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发酵绣球菌、发酵花生粕、河沙混合后,再加入氮磷钾肥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基质。
9.一种无土栽培番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复合基质准备: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复合基质备用;
S2:种子预处理:将番茄种子用40~45℃的水蒸气密闭环境下熏蒸4~6h,再置于浓度为70~80%的酒精溶液中10~30s以灭菌;
S3:番茄育苗:将番茄幼苗培育直至长至四叶一心,得到番茄植株;
S4:将S3得到的番茄植株定植于S1中所述的复合基质中,避光处理,并滴灌管浇透水;每7天施肥料灌根一次,共施肥13~16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土栽培番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S4中的复合基质包埋PLA网状骨架后,再将番茄植株定值;所述的PLA骨架采用3D技术打印而成,打印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使用3D绘图软件建立骨架模型并导入激光3D打印机内;3D打印机设置打印层厚为0.07~0.09mm,打印速度150~190mm/s;控制打印场地的温度为26~28℃;放入180~210℃下融化后的PLA,打印成品;将肥料喷淋在成品表面,置于26~28℃环境下,5~10h风干完成固化,得到PLA网状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未经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26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