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技术的三维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1360.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龙腾;胡程;董锡超;张彬;李元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刘芳;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球 同步 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层析 技术 三维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技术的三维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GEO SAR获取层析数据的多个轨道,采用最小旋转去相关方法采集所述轨道上的层析数据,具体过程为:
步骤11,根据实际需要在参考轨道上确定卫星数据采集的合成孔径中心位置,利用合成孔径时间Ts和脉冲重复时间PRT确定参考轨道上每个脉冲发射时刻的卫星位置;
步骤12,在第i条重复轨道的全孔径范围内进行搜索,找到使采集数据相对于参考轨道数据之间旋转去相关最小时的卫星位置,并将该位置选定为第i条重复轨道上数据采集的孔径中心位置,然后利用合成孔径时间Ts和脉冲重复时间PRT确定所述第i条重复轨道上每个脉冲发射时刻的卫星位置;
步骤13,重复上述步骤11、步骤12,直到所有的N-1条重复轨道上的卫星位置全部确定;
步骤14,采集卫星在N条轨道上位于上述确定的卫星位置所获得的层析数据;
步骤2,根据步骤1获得的层析数据利用保相算法进行GEO SAR二维成像处理,将所有成像结果投影到统一的场景坐标系中;
步骤3,根据经步骤2处理得到的GEO SAR二维图像作进一步处理,然后沿高度方向进行傅里叶变换,完成高度向聚焦处理,实现对目标的三维成像,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二维SAR图像数据集,选取图像数据集中间的一幅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其余所有图像都相对于该参考图像一一进行配准处理;
步骤32,所有图像配准处理完成后,选取所有图像中的相同像素点组成高度向信号,并沿高度向进行去斜处理;
步骤33,对去斜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得到等效的均匀采样的数据;
步骤34,对插值后的数据沿高度方向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即可完成高度向聚焦处理,实现对目标的三维成像。
2.针对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技术的三维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相算法为后向投影BP算法,所述步骤2中无需再将所有成像结果投影到统一的场景坐标系中,所述步骤3中无需再进行配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3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