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杀梢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71176.9 | 申请日: | 2019-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姚廷山;胡军华;肖田;王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33/22 | 分类号: | A01N33/22;A01N43/653;A01N53/08;A01P21/00;A01P1/00;A01P7/04;A01G7/06;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柑橘 制备 喷施 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 乙氧氟草醚 成熟叶片 柑橘木虱 果树栽培 农药应用 农业生产 多效唑 发生率 产卵 嫩芽 柑桔 植保 应用 损伤 生长 环节 | ||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及植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橘杀梢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和应用。所述柑橘杀梢剂由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乙氧氟草醚、多效唑和水组成,制备的所述柑橘杀梢剂使用时对嫩芽进行喷施,隔15天再喷第二次。所述的柑橘杀梢剂与现有的杀梢剂相比,成分简单,农药应用少,因此对人与自然均友好;且不损伤成熟叶片,不影响柑桔的正常生长,切断柑橘木虱产卵环节,减少柑橘木虱虫源,大大降低黄龙病的发生率;使用方法简单易行,且喷施标准明确,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及植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橘杀梢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柑橘黄龙病,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19个柑橘生产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1个受到该病危害,严重制约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柑橘黄龙病发生严重,对全球柑橘产业的影响极大。目前采取的为砍除病树及应用杀虫剂杀灭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柑橘木虱的方法。但砍除病树耗费巨大,杀灭柑橘木虱,在平原或者有台风等的地方,极难奏效,无法控制其扩展。
柑橘木虱需在柑橘嫩叶上取食和产卵,杀梢保果增产就是把新梢顶端剪去,不旺长,减少养分消耗,增粗和促进幼果生长,达到旺树势及保果增产。杀梢剂是一种能够除去果树蔬菜(需除去新梢的一切植物)新梢的药剂,它能够有选择性地杀死新梢(不需要梢),保持作物营养,但对成熟叶、梢(结果梢)以及发育中的花、果实不产生不良影响。
专利CN201310355452.7公开了一种新型杀梢剂,其重量组分为:5-硝基愈创木酸钠:0.1~0.3,邻硝基苯酚钠:0.2~0.5,对硝基苯酚钠:0.3~0.7,24%乙羧氟草醚:15~25,甲醇:40~60,乳化剂2201:8~12,叠氮磷酸二苯酯:2~3,水:10~20。该杀梢剂的成分复杂,农药配方组分比例过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影响。
专利CN201610869664.0公开了一种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喷洒药物,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艾叶120-150份、泡桐锯末100-120份、苦豆子90-110份、厚朴80-100份、苦楝60-90份、苦皮藤55-86份、臭椿52-78份、莴苣45-68份等成分。同样该专利公开的成分更加过于复杂,更加无法控制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综上所述,研发一种成分简单,农药应用少且杀梢效果好的柑橘杀梢剂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柑橘杀梢剂,所述柑橘杀梢剂成分简单,农药应用少,能有效杀灭短梢,从而大量减少木虱虫源,有利于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所述柑橘杀梢剂由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乙氧氟草醚、多效唑和水组成。
进一步,所述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乙氧氟草醚和多效唑的质量比为50~80:50~80:2~3:1~2。
优选的,所述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乙氧氟草醚和多效唑的质量比为60~70:60~70:2.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释放性抗菌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水稻螟虫信息素成分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