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70889.3 | 申请日: | 2019-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宇;刘建坤;周前;汪成根;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柔性负荷 优先级排序 求和 加权 电流互感器检测 检测电力系统 频率检测模块 系统频率偏差 低频振荡 电力线路 功率振荡 计算系统 线路功率 抑制系统 远程控制 整体偏差 偏差量 减小 | ||
1.一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频率检测模块测得电力系统频率,通过功率检测模块获得线路传输功率;
(2)分别将步骤1中实际测量的电力系统频率和线路传输功率与各自的额定值相减,得到系统频率偏差和线路功率偏差;通过系统频率偏差和线路功率偏差来计算柔性负荷的调整总量;
(3)根据各柔性负荷的优先级排序,按照该优先级的顺序将各柔性负荷的可调整功率依次累加,直至累加功率大于或等于柔性负荷的调整总量时停止累加,确定需要实施控制的目标柔性负荷;
(4)对步骤3中所确定的目标柔性负荷进行功率控制,增加或者减少目标柔性负荷的输出功率来达到柔性负荷的调整总量,通过弥补系统偏差达到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力系统频率是通过计算单相电压信号过零点的时间间隔来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线路的传输功率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输电线路的电流,再乘以该输电线路的额定电压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通过系统频率偏差和线路功率偏差来计算柔性负荷的调整总量,其计算方法如下式:
PL_flex=-kf.Δf-kP.ΔPab (1)
其中,PL_flex为柔性负荷的调整总量,Δf为系统频率偏差,ΔPab为线路功率偏差,kf和kP为加权比例系数,其中kf恒为正,而kP的符号与柔性负荷的位置有关,当柔性负荷位于线路的始端时kP为正,当柔性负荷位于线路的末端时kP为负;线路的始端和末端由线路中电流方向确定,电流由始端流向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f和kP通过粒子群算法来确定,在该算法中,适应度函数定义为振荡功率的误差平方积分(ISE)的形式:
其中T为仿真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负荷的优先级排序按照其调用成本确定,按照调用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将柔性负荷的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功率控制是通过远程实时通信的方式将控制指令发送给负控终端,从而对柔性负荷进行远程控制。
8.一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与电力系统线路相连的参数检测组件、与参数检测组件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及为该系统供电的电源,控制组件接收参数检测组件的检测数据,通过计算生成抑制低频振荡的控制信号并对柔性负荷进行功率控制;参数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电力系统频率的频率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检测线路传输功率的功率检测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计算生成抑制低频振荡的控制信号,该计算方法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由控制芯片读取并完成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柔性负荷进行功率控制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控制信号发送至负荷控制终端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08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