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0197.9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2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高为;周宇昊;张海珍;林达;赵大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系统 气系统 余热利用系统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氢气 能源互联网系统 热用户 天然气 节能和环保 电网调峰 电网系统 能源网络 然气管道 燃料电池 电解水 氢能源 用户端 制氢 燃气 电网 | ||
1.一种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系统(A)、然气系统(B)、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和余热利用系统(D),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与氢气系统(A)连接,所述氢气系统(A)分别与然气系统(B)和余热利用系统(D)连接,所述然气系统(B)与余热利用系统(D)连接;所述氢气系统(A)、然气系统(B)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还均与电网系统(14)连接,所述然气系统(B)还与然气管道(15)连接;所述氢气系统(A)还与燃料电池就地用户(18)、氢气用户端(19)连接,所述余热利用系统(D)还与热用户端(17)、冷/热用户端(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系统(A)包括电解水系统(3)、储氢罐(4)、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储氧罐(6)和氢膨胀发电系统(7),所述然气系统(B)包括燃机发电机组(8)、LNG储罐(9)、气化系统(10)和天然气燃料电池系统(11),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1)和斯特林热发电系统(2),所述余热利用系统(D)包括余热锅炉发电系统(12)、吸收式热泵系统(13)和蓄冷/蓄热设备(20);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1)、斯特林热发电系统(2)均与电解水系统(3)连接,所述电解水系统(3)分别与储氢罐(4)、储氧罐(6)和氢膨胀发电系统(7)连接,所述储氢罐(4)分别与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氢膨胀发电系统(7)连接;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分别与余热锅炉发电系统(12)、吸收式热泵系统(13)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13)还与蓄冷/蓄热设备(20)连接;所述储氧罐(6)分别与燃机发电机组(8)、氧气用户端(16)连接,所述LNG储罐(9)与气化系统(10)连接,所述气化系统(10)分别与天然气燃料电池系统(11)、燃机发电机组(8)和蓄冷/蓄热设备(20)连接,所述天然气燃料电池系统(11)分别与余热锅炉发电系统(12)、吸收式热泵系统(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膨胀发电系统(7)与氢气用户端(19)连接,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与燃料电池就地用户(18)连接,所述余热锅炉发电系统(12)与热用户端(17)连接,所述蓄冷/蓄热设备(20)与冷/热用户端(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系统(10)与然气管道(15)连接,所述然气管道(15)与天然气燃料电池系统(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1)、斯特林热发电系统(2)、电解水系统(3)、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氢膨胀发电系统(7)、燃机发电机组(8)、天然气燃料电池系统(11)和余热锅炉发电系统(12)均与电网系统(14)连接。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发的电量优先供给电解水系统(3),多余的电量送入电网系统(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水系统(3)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C)所发电力和电网系统(14)谷段的电力,电解水系统(3)产生的氢气进入储氢罐(4)、产生的氧气进入储氧罐(6),氢膨胀发电系统(7)所发电力优先供给电解水系统(3)或就地消纳,多余电量送入电网系统(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氢气、电力的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5)所发电力优先就地消纳,多余电量送电网系统(14);经氢膨胀发电系统(7)后的氢气供给氢气用户端(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01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