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0130.5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7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圆;李方龙;周赟;谢晓峰;金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线束套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及汽车,该装置包括:本体、连接组件和限位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插接座,连接座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槽,插接座包括插接板、弹性卡脚和插接限位板,插接限位板与本体的底部外壁相连接;本体上设有承载通孔,限位组件设于承载通孔的内壁上,限位组件包括底板引导板、侧壁引导板和限位挡板,本发明通过承载通孔的设计,对汽车线束套起到了承载固定的效果,防止了汽车线束套和汽车线束的晃动,通过弹性卡脚、插接板和插接限位板的设计,保障了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与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连接固定,以使提高了汽车线束套、汽车线束与汽车车身之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气功能越来越复杂,配置越来越丰富,相应的电器零部件也随之增加,导致整车所需的汽车线束也随之增多,随之汽车线束需要的线束套也逐步增加,为提高汽车线束、线束套与汽车车身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应运而生,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卡接的方式以进行汽车线束套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固定,以防止汽车线束套、汽车线束与汽车车身内电器零部件之间的脱落。
现有的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扎带固定或线卡固定的方式以进行线束套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固定。此两种固定方式存在缺陷为:结构稳定性差,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导致汽车线束套脱离固定点,汽车线束套会因为自身重力原因导致对接松动及端子脱针,容易造成与汽车电器部件之间的虚接或断路等电器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及汽车。
一种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用于汽车上线束套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固定,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外壁上的连接组件和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限位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插接座,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插接座对应设于所述本体的对立两侧壁上,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外接线束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插接座包括插接板、设于所述插接板两侧的弹性卡脚和设于所述插接板顶端的插接限位板,所述插接限位板与所述本体的底部外壁相连接;
所述本体上设有承载通孔,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承载通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板引导板、侧壁引导板和限位挡板,所述底板引导板和所述侧壁引导板分别对应设于所述承载通孔的底部内壁和侧壁内壁上,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所述承载通孔的开口处。
上述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承载通孔的设计,有效的对汽车线束套起到了承载固定的效果,防止了所述汽车线束套和汽车线束的晃动,通过弹性卡脚、所述插接板和所述插接限位板的设计,有效的保障了所述汽车线束套固定装置与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连接固定,以使提高了汽车线束套、汽车线束与汽车车身之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汽车线束套或汽车线束与汽车电器部件之间的虚接或断路现象,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所述底板引导板和所述侧壁引导板的设计,有效对所述本体与汽车线束套之间的装配起到了定位引导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装配精准度和装配效率,且通过所述限位挡板的设计,防止了汽车线束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过度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通孔的内壁顶部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移动限位板,所述移动限位板和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所述承载通孔开口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脚包括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扣合板,所述承载板的末端与所述插接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扣合板采用梯形结构,且所述扣合板的宽度从顶端朝向所述插接板的末端依序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限位板的两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所述插接限位板与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夹持,所述插接限位板的中部设有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限位板采用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插接限位板的弧形开口背向所述本体,且所述限位柱呈圆柱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0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架设用缆线桥架
- 下一篇:桌下走线组件及桌下走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