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9972.9 | 申请日: | 2019-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6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边伟;马昆林;龙广成;崔毅;韩丽琴;高海贵;刘志胜;杨保平;范丽;王帅;谢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11/7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矿渣 粉煤灰 透水混凝土 碱激发 制备 抗冻 混凝土 粉煤灰胶凝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 性能指标要求 有效地实现 重量份配比 资源化利用 工业废料 过程成本 环境效益 技术规程 节能减排 抗冻性能 绿色低碳 水泥用量 粗集料 防冻剂 缓凝剂 透水 颜料 力学 排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矿渣200~250重量份、粉煤灰80~120重量份、碱激发溶液130~180重量份、缓凝剂0.5~1.5重量份、防冻剂10~15重量份、颜料10~15重量份和粗集料1500~1700重量份,各原料按一定顺序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所需的混凝土。本发明通过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制成的透水混凝土,易于制备,且兼具良好的排水、力学和抗冻性能,其各项性能均远超《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的性能指标要求;同时本发明采用矿渣和粉煤灰作为制备透水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减少了水泥用量,原料生产过程成本低廉、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有效地实现了矿渣、粉煤灰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道路都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和不透水材料所覆盖。由于硬化的普通混凝土路面不透水,阻断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甚至还会引起城市内涝,严重破坏城市水循环系统。透水铺装系统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城市水循环,修复城市水环境。
目前,现有技术中透水混凝土的基体材料仍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存在诸多缺点:①胶结材料主要以水泥为主,强度偏低;②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其力学性能与排水性能难以兼顾;③由于透水混凝土的多孔性,使其抗冻性能差,造成其服役寿命大大缩短;④原材料水泥的生产会造成能耗和环境问题。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绿色胶凝材料,不掺水泥,水化产物为[AlO4]5-和[SiO4]4-四面体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络型产物,且不含Ca(OH)2,与水泥基胶凝体系相比更加密实,具有水化热低、强度高、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以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降低了硅酸盐水泥的用量,减少了因生产水泥而产生的能耗和环境问题,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众多学者已经将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用于制备各类混凝土,发明专利CN 106946509 A公开了一种碱激发粉煤灰/矿渣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的性能提升主要侧重于干密度与导热系数,但其强度最高不足5MPa,无法用于路面工程。
综上所述,传统水泥基材料存在诸多缺点,而碱激发矿渣/粉煤灰胶凝材料也有部分缺陷,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制备透水混凝土的新型胶凝材料,既能兼顾排水、力学和抗冻性能,又能实现建筑材料的节能减排及绿色低碳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抗冻透水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矿渣200~250重量份、粉煤灰80~120重量份、碱激发溶液130~180重量份、缓凝剂0.5~1.5重量份、防冻剂10~15重量份、颜料10~15重量份和粗集料1500~1700重量份。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矿渣212~236重量份、粉煤灰91~101重量份、碱激发溶液152~167重量份、缓凝剂0.5~1.5重量份、防冻剂10~15重量份、颜料10~12重量份和粗集料1568~1617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无机保水草坪砖
- 下一篇: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