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抗菌面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9548.4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6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强;刘博财;徐常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5/04;C08L23/12;C08L67/02;C08L77/06;C08L33/20;C08L5/08;C08K3/04;C08K5/098;C08J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壳聚糖 抗静电抗菌 母粒 制备 三维 壳聚糖复合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 氨基 活性官能团 食品添加剂 电子迁移 抗菌能力 抗菌性能 内衣面料 电阻率 抗静电 抗菌剂 自支撑 对壳 聚糖 亲核 羟基 面料 团聚 塑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抗菌内衣面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作为抗菌剂,通过对壳聚糖的三个亲核活性官能团的氨基和羟基引进锌提高壳聚糖复合材料的抗菌能力。本发明利用三维石墨烯作为抗静电填料,首先利用了石墨烯具有电阻率低、电子迁移速度快的特点,其次可以避免克服石墨烯的团聚,让其在塑料中可以分散,最后利用三维石墨烯的具有自支撑的作用,保持高比表面积作为壳聚糖和锌的载体,可以让壳聚糖和锌充分发挥其抗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抗菌面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衣是穿着于外衣里面与体肤接近的衣服,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称。由于内衣紧贴人体皮肤,因此选择面料非常重要。对于敏感性皮肤或有患疾的皮肤,如果内衣面料选择不当,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面料是由纱线织成的,而纱线是由纤维组成的,所以面料的特性与组成面料的纤维组分有密切的关系。
化学纤维也是制造内衣面料的材料。如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造的内衣,穿着舒适,能减轻服装对身体的束缚感。锦纶(尼龙,聚酰胺纤维)一般与氨纶混纺,得到的面料轻薄而强韧、透气性高、弹性好、耐磨、耐酸碱、不易变形,适合大量多汗的运动时穿着。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但由于化学纤维是由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分子化合物制造出来的,所以对于人体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化学纤维很容易产生静电而使内衣裤粘着皮肤,让人感到不适。过多的静电在人体的积累,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人会感到一种燥热感。同时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内衣会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或体液,让细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导致人体皮肤感染并使沾有人体分泌物的织物产生恶臭、霉斑以及色变等。
表面电阻率小于1×1011Ω·m的产品为防静电产品,比较好的防静电产品电阻值为1×106至1×109Ω·m,采用导电型填料可制造防静电塑料,而且持久性比较好。对导电型填料应用得多的是碳体系,其中石墨烯具有电阻率低、电子迁移速度快的特点,室温下的导电率高达6000S/cm,可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面料中,以制成抗静电面料。
生产中填充材料添加进塑料中一般是共混法,无机填料在和塑料基材混合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添加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使填料与塑料基材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但偶联剂一般有毒或者在偶合时会反应生成有毒产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抗菌面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静电抗菌面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塑料是尼龙6、尼龙66、尼龙1010、聚氨基甲酸酯、聚丙烯腈、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酚类抗氧剂是可用于食品级塑料的酚类抗氧剂,LD50>5g/k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酚类抗氧剂为抗氧剂AO-3、AO-4、AO-14、AO-15、AO-43、AO-46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光稳定剂是可用于食品级塑料的光稳定剂,LD50>5g/k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稳定剂是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UVA-2或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UVA-3。
优选地,原料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三维石墨烯复合壳聚糖锌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5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