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69476.3 申请日: 2019-01-24
公开(公告)号: CN109694134A 公开(公告)日: 2019-04-30
发明(设计)人: 张庆堂 申请(专利权)人: 张庆堂
主分类号: C02F3/34 分类号: C02F3/34;C02F3/02
代理公司: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代理人: 管宝伟
地址: 564700 贵州省遵义***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孔性 污水 污水净化 微生物 微生物净化 混合水泥 上下浮动 加工 钢砂 粘附 附着力 加工技术领域 接种微生物 微生物载体 污水净化剂 净化 亲水性 球体 球表 制备 竹粉 接种 水体
【说明书】:

发明涉及污水净化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及其加工方法。所述净化竹球为直径15~18mm的多孔性球体,由竹粉颗粒、青钢砂与混合水泥按15~25:2~5:1~3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利用竹球亲水性好、微生物附着力好的特性,将其作为主要原料,并在混合水泥、青钢砂的粘附作用下,加工制备成密度1.1~1.3g/cm3的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并在竹球上接种合适的微生物,将接种微生物的竹球投入待处理的污水中,进而达到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目的;并在污水中鼓入空气,让投入的竹球能在污水中国上下浮动,进而让粘附在竹球表体的微生物充分发挥净化水体的作用;竹球的上下浮动,有效防止微生物载体长时间静置在水底,进而减弱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水体本身都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其中不仅有分解者生物、生产者生物、还有消费者生物,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更有效的处理与利用,并由此可形成许多条食物链,构成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生态系统。如果在各营养级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定量的污水进入这种生态体系中,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参与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虾、蚌、鹅、鸭等高级的生命体产物,而且通过人们的不断的取走和加入的措施来保持水体的综合生态平衡,增加水景的美观自然,达到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的目的。

水体污染和变坏的原因,就是由于环境或人为的因素,污染物大量进入,污染强度超过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某些物种的消失,某些物种的疯长,使得这种平衡关系受到了破坏,进入恶性循环的周期,于是水体藻类疯长,水色发黑发白,嗅味发臭,蚊蝇滋长等令人不快的状况。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现在污水净化市场出现了微生物净水技术。

但是,现有的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技术还是不够完善,污水净化领域迫切需要一种高效有用的微生物污水净化方法或其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净化污水的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实质为直径15~18mm的多孔性凝固球体,由竹粉颗粒、青钢砂与混合水泥按15~25:2~5:1~3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

一种多孔性污水净化竹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干竹制粉:取2年生以上的竹子,烘干粉碎,制成粒度0.5~1mm的微小颗粒,再次烘至含水量≤11%,平铺在玻璃器皿中,厚度1~2cm,喷施培养液至表面湿润,再于湿度45~50%、温度18~23℃、氧气含量28~35%的环境下存放12~14h,优先处理竹粉颗粒,为接种的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其生长的环境,让成品污水净化竹球上依附有足够多的微生物;

b、微生物组培:向上述存放结束的竹粉颗粒表面接种微生物菌种,接入量占竹粉颗粒总重的5~8‰,继续在与存放竹粉颗粒相同的环境下组培2~3d,让竹粉颗粒在加工成球前就含有大量微生物;同时取微生物菌种接种于培养液中,培养液先倒入洁净培养皿中,每次仅接种唯一的菌种,具体接入的菌种类别看污水成分而定,将接种后的培养液置于与存放竹粉颗粒相同的环境下组培2~3d;

c、沙粉制备:取青钢砂,打碎成2~3mm的颗粒状,置于清水中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置于150~180℃的烘干机中烘至足干,冷却至室温备用;再取白水泥与粗盐按30:1~2的比例混拌均匀,制得混合水泥备用;所述粗盐残留在成品净化竹球中,随着球体在污水中的浸泡,粗盐缓慢溶解,使得净化竹球本身不适宜其他杂菌的寄生,防止净化竹球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因表体吸附太多杂菌而阻碍了净化竹球的净化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堂,未经张庆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