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宽垄沟播模式种植玉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9002.9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闫秋艳;董飞;张建诚;李峰;杨峰;鲁晋秀;贾亚琴;王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5/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04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垄沟 种植 玉米 田间管理 成分积累 玉米叶片 起垄 种肥 浇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宽垄沟播模式种植玉米的方法,在两垄之间的垄沟中对玉米进行种植,包括起垄、种肥同播、浇灌及田间管理等步骤。本发明对玉米进行宽垄沟播种植,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的沟播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宽垄沟播模式种植玉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夏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增加产量和提高养分水肥利用率一直是玉米研究的重点。玉米生长周期短,需水和需肥量大,由于灌水周期及施肥方式不同导致夏玉米的增产效应不同。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玉米种植技术和种植结构,改善灌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现有的玉米种植模式为等行距平播加漫灌,但是此种种植模式一方面满足不了大面积作物在需水关键时期的灌水需求,另一方面过量、无效灌水引发水资源浪费、供水能力不足,导致大面积玉米减产或绝产的问题。同时,在节水的基础上,增密是增产的重要途径,但随密度增加,群体内透光性能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叶片功能期缩短,衰老程度加剧,产量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合理的玉米种植模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宽垄沟播种植玉米的方法,对玉米进行宽垄沟播种植,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宽垄沟播模式种植玉米的方法,在两垄之间的垄沟中对玉米进行种植,包括下述步骤:
1)起垄,垄高为20-30cm,垄宽为90-110cm;
2)种肥同播:两垄之间的垄沟播种两行玉米,且行距为35-45cm,种植密度为6.0×104-7.5×104;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
3)浇灌:采用沟灌的方式对玉米进行浇灌;
4)田间管理。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肥料为复合肥,施肥量为400-500kg/hm2。
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灌水量为:35-40m3/亩
可选的,所述步骤4)中田间管理的具体步骤为:
a.播后苗前喷施免中耕除草剂;
b.拔节期,浇水、追肥,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20公斤;
c.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20公斤;
d.垄间微耕保墒,破除板结,将气生根覆土;
e.孕穗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20公斤;
f.防治病虫害,抓住时机控制玉米螟、粘虫和大小斑病、黑穗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玉米螟可用呋喃丹或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宽垄沟播种植模式及其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1)沟播种植模式下,肥料施入相对较集中,在两行沟播玉米的中间,有效改善了肥料的空间利用效果,同时,田间水肥条件得以改善,可以维持玉米后期较高的SPAD,从而提高了玉米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
2)沟播模式下植株对大量元素的吸收量均高于平播处理,这与肥料集中在沟内有关,养分运移的距离短,玉米根际周围的养分有效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