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8913.X | 申请日: | 2019-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过学军;黄显超;徐小兵;刘长庆;朱张;李红卫;杨亚明;李波;吴建平;操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39/30 | 分类号: | C07D239/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 地址: | 242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氯嘧啶 合成工艺 三乙胺 分层 滤饼 湿料 三乙胺盐酸盐 二羟基嘧啶 有机物污染 二氯乙烷 静置分层 滤液转移 物料转移 回收 蒸馏 釜底液 供氯剂 结晶釜 溶解釜 水解釜 推广性 再回收 溶剂 产率 副产 后移 碱洗 精馏 母液 收率 水解 保温 生产成本 过滤 上层 销售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步骤如下:将4,6‑二羟基嘧啶与供氯剂投入釜中,加三乙胺,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物料转移至水解釜水解,后移至溶解釜;加入二氯乙烷并搅拌,过滤;滤饼为三乙胺盐酸盐,滤液转移至分层釜;滤饼水洗、碱洗和蒸馏,回收三乙胺;滤液在分层釜内静置分层,釜底液为副产,上层转移至结晶釜反复结晶得离心湿料,母液精馏;离心湿料进行减压干燥得到4,6‑二氯嘧啶;本发明保证了产物4,6‑二氯嘧啶的产出纯度和产率,回收副产进行销售,提高了反应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溶剂也可再回收利用,产物收率在90%以上,纯度95%以上,避免了生成的有机物污染环境,实用性和推广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嘧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元素的杂环类化合物,因为它们特殊的结构,因此具有特定的性质,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真菌和调节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因而可广泛用于制备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品。嘧啶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可以形成配合物,可以提高原药的持续性,延长有效期增长和半衰期,并且能有效降低对动物产生的毒性。
4,6-二氯嘧啶是一种含氮元素的杂环类化合物,是合成嘧啶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产品、农药嘧啶类产品的合成,磺胺莫托辛、磺胺-6-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4,6-二氯嘧啶是其中的典型中间体的代表。从4,6-二氯嘧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短时间内市场对4,6-二氯嘧啶及其原料4,6-二羟基嘧啶的需求会不断增加,4,6-二氯嘧啶的工业化生产也会稳步上升。
据相关文献报道,合成4,6-二氯嘧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1)三氯氧磷氯化法:以4,6-二羟基嘧啶作原料,在无水三乙胺存在下用三氯氧磷氯化合成4,6-二氯嘧啶;
(2)固体光气氯化法:以4,6-二羟基嘧啶作原料,用固体光气代替三氯氧磷合成4,6-二氯嘧啶。
第二种方法使用固体光气,得到的产品4,6-二氯嘧啶的收率低,第一种方法是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方法,但现有技术对溶剂及原料的回收仍需改进,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和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现有4,6-二氯嘧啶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在不增加化学污染的前提下,对4,6-二氯嘧啶合成工艺的部分操作进行优化,以提高4,6-二氯嘧啶以及嘧菌酯的合成产率和纯度,保证废料的重复利用。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所述合成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1).合成:将计量好的4,6-二羟基嘧啶投入氯化釜,并将计量好的供氯剂投入釜中,搅拌,开始滴加计量好的三乙胺,控制滴加温度不超过80℃,滴加结束后,保温2小时,将物料转移至水解釜;
2).水解:在氯化釜合成结束前在水解釜提前加入计量好的水,并降温至5℃,然后将合成好的氯化釜物料缓慢滴加至水解釜中,控制釜温不超过30℃,滴加完毕后搅拌保温2小时,后移至溶解釜;
3).过滤:将计量的二氯乙烷加入溶解釜物料中,充分搅拌,开始过滤;滤饼为三乙胺盐酸盐,滤液转移至分层釜;
4).水洗:将三乙胺盐酸盐投入水洗釜,将计量的水加入水洗釜物料中,搅拌升温,溶解,溶解完毕后,转入碱洗釜,滴加计量好的液碱,温度控制在40~50℃,此过程为放热反应,滴加完毕测PH>8.5,滴加结束,静置分层,下层水至废水槽,上层料转移至蒸馏釜,将蒸馏釜中物料进行常压蒸馏,回水部分水和回收三乙胺;
5).分层:过滤后的物料在分层釜内保持釜温30℃,静置分层,下层水层至蒸馏釜蒸掉其中的水,釜底液为副产物溶液,上层物料转移至结晶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8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