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8240.8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夏祥;王昕旭;吕伊凡;吴希军;轩辕亮;吴鹏飞;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314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头痛 中药制剂 镇痛 治疗 起效 蝉蜕 中药技术领域 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治疗 顽固性头痛 中药药剂学 微循环 当归 常规工艺 毒副作用 经期头痛 临床试验 内服制剂 全面改善 血液循环 药物效果 白僵蚕 多靶点 颈椎病 夏枯草 延胡索 原料药 天麻 白芷 川芎 黄芩 经期 抗炎 可控 制备 镇静 头痛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以解决偏头痛治疗药物效果不理想、起效慢、毒副作用明显的问题。制剂是以川芎、当归、白芷、延胡索、天麻、黄芩、白僵蚕、蝉蜕、夏枯草为原料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用于治疗偏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紧张性头痛,经期前后及经期头痛以及其他顽固性头痛,起效快、副作用小;兼具良好的镇痛、镇静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微循环的改善、镇痛、抗炎等多靶点全面改善肌体状况达到根除偏头痛的治疗目的,药效安全、高效、稳定、可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技景技术
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综合征,表现为单纯或双侧反复发作、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前可有一过性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偏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先兆症状,发作期常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伴发症,偏头痛人群发病率超过10%,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目前尚难以彻底治愈,其治疗目的为终止发作、缓解伴发症和预防复发。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世界偏头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偏头痛患者大约有2.4亿,至2015年美国的调查显示,90%的人至少经历过1次的头痛;法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17%;日本偏头痛的发病率为8.4%~12%,美国2001年因为头痛延误的工作时间是1.57亿日,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170亿美元;西班牙偏头痛患者总数361.76万人,92.5%为劳动力人口,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0.76亿欧元,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79.7/10万,男女发病率为1:3.5~4,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变复杂,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承重的负担,因此,研发出治疗偏头痛安全、高效的新药制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攻关课题。
现有技术中,偏头痛的治疗多采用的5—HT受体激动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止痛药、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拮抗剂等,其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
本课题组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和临床实践工作,针对现有传世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杨氏家藏方》卷二之“一字散”,采用方剂:乳香、延胡索各3克,川芎6克,雄黄9克,根据其“主治偏头风,疼不可忍者,”的研究,发现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此传世的药方疗效也有疗效方面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了效果理想、疗效佳、起效快、毒副作用不明显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在研究《杨氏家藏方》卷二之“一字散”方剂和其它现存中药方剂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成因的偏头痛综合研究,调整配方、各组分的的比例,进而改善药物的机理,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以川芎、当归、白芷、延胡索、天麻、黄芩、白僵蚕、蝉蜕、夏枯草为原料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
在本发明中药制剂中,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川芎15-22份,当归8-18份,白芷12-18份,延胡索8-12份,天麻6-12份,黄芩10-15份,白僵蚕9-12份,蝉蜕5-9份,夏枯草9-12份。
优选配比:川芎16-20份,当归10-15份,白芷12-15份,延胡索10-12份,天麻9-12份,黄芩10-12份,白僵蚕10-12份,蝉蜕6-8份,夏枯草9-10份。
最佳配比:川芎18份,当归12份,白芷15份,延胡索10份,天麻9份,黄芩12份,白僵蚕10份,蝉蜕6份,夏枯草10份。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如内服制剂为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8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