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8013.5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7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永;张墨翰;孙东明;曹京宜;张寒露;李亮;杨延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28 | 分类号: | B01D5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王淳 |
地址: | 10244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湿剂 高效复合 制备 分子筛 分子筛干燥剂 无机干燥剂 防止材料 聚合反应 密闭空间 湿度控制 吸水树脂 性质稳定 交联剂 凝胶状 吸湿量 引发剂 霉变 溶解 腐蚀 复合 | ||
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及其制备方法,将无机干燥剂在35℃‑60℃下溶解,与有机吸水树脂混合,在交联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55℃‑70℃,反应时间为0.5‑3小时,最后获得凝胶状的复合吸湿剂。本发明高效复合吸湿剂相比常用的分子筛吸湿剂,最高吸湿量可达自身重量的260%以上,是传统分子筛干燥剂的5倍以上,另外,期效长,性质稳定,可实现对密闭空间的材料和仪器干燥和湿度控制,防止材料过早腐蚀和发生霉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度控制是确保仪器设备可靠性的一项关键举措,当前密闭空间环境湿度控制所采用硅胶、分子筛等干燥剂吸湿的方式,实际使用经验表明其已经不能满足长时间的湿度水平要求。
传统使用的单一原料干燥剂因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表现出各自的吸湿性能,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除湿防潮的目的,但也都存在一些缺点。现存的干燥剂共有的最大缺点是吸湿量低,吸湿量较好的CaCl2干燥剂和海泡石干燥剂的吸湿量也仅为80%,仅能适用于湿度较低或对干燥条件要求不太高的领域的应用,而高湿度地区或对干燥条件要求很苛刻的物品或仪器的除湿是急需解决却一直未解决的问题;活性炭和分子筛干硅胶等有孔结构干燥剂,比表面积也较大,但吸湿性小;天然有机材料干燥剂,如淀粉、纤维等虽环保,但吸湿量小,吸湿量最大时也仅为15%;硅酸盐矿物干燥剂相对于其他传统干燥剂而言,虽吸湿量较高,但不易粉化,再脱附再生能力也欠佳;CaCl2、LiCl等盐类干燥剂虽吸湿性强,但不稳定,吸湿后易液解,这些缺点,均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可以解决现有吸湿剂吸湿量低和期效短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对密闭空间的材料和仪器干燥和湿度控制,防止材料过早腐蚀和发生霉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包括在交联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的无机干燥剂和有机吸水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干燥剂包括沸石、蒙脱土、氧化钙、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30%-80%。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吸水树脂包括丙烯酸、聚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20%-70%。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0.6%-5.0%。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0.5%-3.0%。
一种高效复合吸湿剂的制备方法,将无机干燥剂在35℃-60℃下溶解,与有机吸水树脂混合,在交联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55℃-70℃,反应时间为0.5-3小时,最后获得凝胶状的复合吸湿剂。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干燥剂包括沸石、蒙脱土、氧化钙、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30%-80%。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吸水树脂包括丙烯酸、聚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20%-70%。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0.6%-5.0%。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添加的重量百分数为0.5%-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高效复合吸湿剂相比常用的分子筛吸湿剂,最高吸湿量可达自身重量的260%以上,是传统分子筛干燥剂的5倍以上,另外,期效长,性质稳定,可实现对密闭空间的材料和仪器干燥和湿度控制,防止材料过早腐蚀和发生霉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效复合吸湿剂吸湿性能模拟试验—湿度/温度监测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8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