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7763.0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孙莹;许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区、至少一个扫描驱动模块、至少一个数据更新模块;发光区包括:多条控制线、多条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数据更新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在发光阶段之前,第一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并传输至第二存储单元;在第m个发光帧,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向信号线提供第m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第一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m+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在第m+1个发光帧开始之前,第一存储单元将m+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存储单元;其中N、m为正整数,且N≥2,1≤m≤N‑1。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改善背光闪烁现象,提高扫描频率,节省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向显示面板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
根据背光模组中光源的相对位置不同,背光模组可以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
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现有技术中,其驱动方式分为一对一和扫描式两种,而现有扫描式背光模组的驱动时序中,需要在显示下一帧开始前就更新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数据,否则背光亮度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对应不上而出现显示异常。而在更新PWM数据资料期间,所有的光源都是关闭的状态,即暂停对光源扫描,这样会给光源的扫描频率引入一个低频分量,进而导致背光闪烁问题,并且背光扫描暂停时间越久,闪烁现象越明显。
因此,改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闪烁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区、至少一个扫描驱动模块、至少一个数据更新模块;发光区包括:多条控制线、多条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的第一极通过控制线和扫描驱动模块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发光单元的第二极通过信号线和数据更新模块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数据更新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背光模组的工作阶段包括发光阶段,发光阶段包括N个发光帧,一个所述发光帧包括至少一个子帧;在一个子帧中,扫描驱动模块向多条控制线依次提供扫描信号,数据更新模块向信号线提供数据信号;在发光阶段之前,第一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并传输至第二存储单元;在第m个发光帧,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向信号线提供第m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第一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m+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在第m+1个发光帧开始之前,第一存储单元将第m+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存储单元;其中N、m为正整数,且N≥2,1≤m≤N-1。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区,发光区包括:多条控制线、多条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的第一极和控制线电连接,发光单元的第二极和信号线电连接;驱动方法包括:控制背光模组的发光阶段包括N个发光帧;其中在一个发光帧中,向多条控制线依次提供扫描信号,向信号线提供数据信号;在发光阶段之前,接收第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并存储;在第m个发光帧,向信号线提供第m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接收第m+1个发光帧的数据信号并存储;其中N、m为正整数,且N≥2,1≤m≤N-1。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模组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本发明提供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7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