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67041.5 申请日: 2019-01-24
公开(公告)号: CN109825194B 公开(公告)日: 2020-12-18
发明(设计)人: 吉训明;李明;尹志臣;丁玉川;李思颉;吴川杰;吴迪;陈健;房建成;鲍路姿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L29/08 分类号: A61L29/08
代理公司: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代理人: 郭鑫
地址: 10005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医用 导管 隔热 涂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隔热涂层材料,含有生物高分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所述隔热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在搅拌下将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加入质量体积分数为6%~7%的生物高分子水溶液中,同时添加相对于丝素蛋白水溶液体积1%~20%的增塑剂。当将该隔热涂层材料应用于血管内介入类医用导管时,由所述隔热涂层材料形成的隔热涂层可有效减缓导管内灌注液与血液间的热交换速率,降低导管入口灌注液与出口灌注液温度差,提高局部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类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以机械取栓为代表的血管再通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亚低温治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神经保护方法,也是目前临床中证实的唯一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性脑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证实血管再通基础上的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血管内靶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减缓全身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该方法具有降温速度快、靶部位温度可控性强等优点,且可以更好的与临床取栓操作结合起来。临床操作中,血管内靶向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需要使用临床中常用的导管将低温灌注液从股动脉穿刺口靶向的导入脑梗死区域(传输路径约110cm)(如图1所示)。制约该技术临床转化的主要问题有:(a)目前临床使用的所有导管均没有考虑隔热设计,不可避免的在灌注液、导管和血液间存在热交换过程,使得低温灌注液的温度显著升高,低温效能大大降低,(b)同时当灌注液输送到作用部位后,会与周围血管内自体血混合,进一步使其温度升高,降低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尝试采用更低温度灌注液,提高灌注速度以缩短灌注液在导管内滞留时间来缓解其温度升高现象,(c)但前者易产生由于热传递带来的自体血液温度过度下降等不良反应,(d)后者易造成灌注部位血管破裂等问题。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灌注平均5.4℃的低温液体,经过运输路径热交换后进入脑组织的最终温度为25.2℃(Selective brain cooling with endovascularintracarotid infusion of cold saline: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American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06Jan 2010,31(5):928-934])。目前,国内外对血管内介入生物医用隔热涂层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隔热涂层通常为SiC、SiO2、Al2O3等无机陶瓷材料和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基材料,然而该类涂层不仅制备过程复杂、需高温处理、涂层较厚、韧性差、抗弯强度低,且生物相容性差,不宜用于制备生物医用介入导管的表面隔热涂层。

因此需要开发新型功能化生物隔热涂层,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含有生物高分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

本发明所提供的隔热涂层材料,可在介入导管表面构建出隔热效果良好并兼具有良好生物细胞相容性与血液相容性的隔热涂层,达到减缓导管内灌注液与血液间的热交换速率,降低导管入口灌注液与出口灌注液温度差,确保灌注液在抵达作用部位时仍具有较低的低温冷却作用,从而降低热传递带来的自体血液温度下降等不良反应,提高局部靶向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有效控制灌注液温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7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