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活体检测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66681.4 | 申请日: | 2019-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8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丁菁汀;傅秉涛;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G06V10/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振新;朱文杰 |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活体 检测 技术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热成像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和面部照片;
基于所述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提取和识别面部热成像特征,并将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分类为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
基于所述面部照片提取和识别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并将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分类为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
基于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的全局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的全局特征之间的相似度以及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的局部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的局部特征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是否匹配;
如果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匹配,则人脸识别成功;以及
如果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不匹配,则人脸识别失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通过基于温度传感设备的远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获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照片是从数据库获取的静态的单帧或多帧RGB图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照片是实时动态获取的单帧或多帧RGB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包括血管分布特征。
6.一种基于活体检测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分析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应用场景选择至少一种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所述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至少包括面部热成像技术;
获取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和面部照片;
基于所述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提取和识别面部热成像特征,并将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分类为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
基于所述面部照片提取和识别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并将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分类为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
基于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的全局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的全局特征之间的相似度以及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的局部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的局部特征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是否匹配;以及
如果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匹配,则人脸识别成功;
如果所述面部热成像特征和所述面部可见光成像特征不匹配,则人脸识别失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还包括交互式动作活体检测技术、三维图像获取技术、近红外活体检测技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应用场景选择至少一种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包括:除选择面部热成像技术之外,还选择交互式动作活体检测技术、三维图像获取技术、近红外活体检测技术中的一种或以上技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是基于应用场景的光照条件来选择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活体检测技术是基于应用场景的安全要求来选择的。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实时热成像图像通过基于温度传感设备的远红外人脸识别实时获取。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照片是从数据库获取的静态的单帧或多帧RGB图像。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照片是实时动态获取的单帧或多帧RGB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66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虹膜识别的网站登录系统
- 下一篇: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