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6609.1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亮;白嘉玺;黄倩;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914 | 分类号: | C01B32/914;C01B32/205;C25B1/04;C25B11/0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嵌入 原子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双氰胺,偏钒酸铵,六水合硝酸钴混合并充分研磨后得到反应物原料;将反应物原料置于瓷舟中,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置于管式炉中一步煅烧得黑色粉体;将黑色粉体置于H2SO4溶液后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碳原子层包覆的碳化钒,碳化钒粒径小于3nm,晶化的碳原子层为5‑10层,形貌均匀,分散性好的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采用煅烧法反应周期短、材料化学组成均一、形貌尺寸均匀和在酸中碱电解液中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高的VC@CL产氢电催化剂。反应物原料中的六水合硝酸钴不仅促进了碳层的晶化,并且抑制了VC晶粒长大,使得生成超小VC粒子(不超过3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的加剧,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氢能作为新一代清洁可持续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促使了对氢气的开发。水裂解制氢是一项高效的产氢手段,因此开发高效的产氢催化剂是该技术的关键。铂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产氢催化剂,但成本高和含量低限制了它的工业应用。因此,需要寻找可代替铂基催化剂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碳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等。在过渡金属碳化物中,较便宜的VC具有优异的氢吸附性能,与Mo2C和WC相比,具有更小的密度,使其更适合作为催化剂。然而,由于其高的合成温度和不可控的形貌,VC已经很少被作为催化剂研究了,特别是在水裂解产氢产氧方面的应用。因此开发碳化钒水裂解产氢电催化剂也是一项具有挑战及意义的工作。
查阅近15年文献可知,我国对碳化钒材料的探索主要集中于金属陶瓷材料制备领域,合成工艺多样,但大同小异,基本可以归结为煅烧法,采用碳源、钒源、加或不加辅助剂于高温炉中烧成,此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烧结过程容易团聚,粒径难以细化,目前国内制备的碳化钒粒径最小为50nm,且大多用于金属陶瓷材料领域,难以满足电催化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周期短、材料化学组成均一、形貌尺寸均匀的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材料用于产氢电催化剂在酸中碱电解液中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一:将双氰胺,偏钒酸铵,六水合硝酸钴按(65-90):1:(9-12)的质量比混合并充分研磨后得到反应物原料;
步骤二:将反应物原料置于瓷舟中,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置于管式炉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自室温升温至500-1200℃,保温1-5h得黑色粉体;
步骤三:将黑色粉体置于0.5mol/L的H2SO4中10-24h后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
所述步骤二的保护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原子层包覆的碳化钒,碳化钒粒径小于3nm,晶化的碳原子层为5-10层,形貌均匀,分散性好。
本发明以双氰胺为碳源、偏钒酸铵为钒源、六水合硝酸钴为催化剂、一步煅烧法制备出超小碳化钒嵌入碳原子层材料作为水裂解产氢电催化剂,且在pH 0-14范围内呈现优异的产氢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采用煅烧法反应周期短、材料化学组成均一、形貌尺寸均匀和在酸中碱电解液中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高的VC@CL产氢电催化剂。反应物原料中的六水合硝酸钴不仅促进了碳层的晶化,并且抑制了VC晶粒长大,使得生成超小VC粒子(不超过3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所使用的烧结法,工艺简单,耗时短,克服了传统法制备碳化钒步骤繁琐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6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