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鲟鱼性别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SSM1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66600.0 申请日: 2019-01-24
公开(公告)号: CN111471756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阮瑞;李创举;危起伟;岳华梅;叶欢;杜浩;刘志刚;冯彤;阮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79 分类号: C12Q1/6879;C12Q1/6888;C12N15/11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龚莹莹
地址: 430223 湖北省武***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鲟鱼 性别 鉴定 特异性 dna 片段 ssm1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中的鱼类性别鉴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鲟鱼性别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SSM1及应用,本发明是通过高通量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方法成功筛选到鲟鱼雌性性别特异性DNA片段SSM1,并设计引物该引物能够对9种鲟鱼准确快速鉴定其性别,且公开了其引物序列、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本发明所述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准确、且对鲟鱼伤害极小等特点,解决了鲟鱼性别鉴定的难题,将有助于鲟鱼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中的鱼类性别鉴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鲟鱼性别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SSM1及应用。

背景技术

鲟鱼亲本性成熟时间较长,且雌雄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在其发育早期从形态上无法辨别雌雄,一般在鲟鱼3-5龄时通过腹腔外科手术等方法鉴定(陈细华等,2004)。由于不能对幼鱼的性别进行及时地判断,不能够依照雌雄性别分别进行集约化养殖或一定性别比例进行饲养或增殖放流,进而影响了鲟鱼人工繁育以及野生鲟鱼资源的保护。另外,经济型鲟鱼产出的鱼子酱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价值极高,享有“黑色黄金”的美誉,因此在养殖上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研究人员通过雌核发育对高首鲟(Acipenser transmontanus)(Van et al.,1999)、短吻鲟(A.brevirostrum)(Flynn et al.,2006)和杂交鲟Bester(Omoto et al.,2005)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了鲟科鱼类雌性个体为异形配子的性别决定遗传方式。另外,DNA分子标记已成为鉴别鱼类性别的重要分子工具。但是,通过ISSR、AFLP和RA PD等不同分子标记技术来检测了西伯利亚鲟(A.baerii)、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i)、小体鲟(A.ruthenus)、意大利鲟(A.naccarii)、湖鲟(A.fulvescens)、波斯鲟(A.percicus)、欧洲鳇(Huso huso)、施氏鲟(A.schrenckii)和中华鲟(A.sinensis)等物种的雌雄个体基因组差异都没有检测到鲟鱼的性别特异性DNA分子标记(Wuertz et al.,2006;Keyvanshokooh et al.,2007;McCormick et al.,2008;Yarmohammadi et al.,2011;刘翠,2011;刘雪清等,2015)。这可能是因为雌雄鲟鱼的基因组本身差异微小;同时也可能因为鲟鱼与高等硬骨鱼类不同,在其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基因组加倍过程(张四明等,1999;Ludwig et al.,2001),其多倍体和数量较多的染色体的特点,加大了鉴定鲟鱼性别特异相关基因或标记的难度。因此需要能够提供更高标记密度、更准确的和更能代表样品基因组特征的检测技术来鉴定鲟鱼性别特异性标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鉴于鲟鱼基因组相对比较复杂,本发明是在利用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基础上发明了鲟科鱼类雌性性别特异性标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鲟鱼性别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SSM1,所述的DNA片段SSM1为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针对SEQ ID NO.1所示序列设计的引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针对SEQ ID NO.1所示序列设计的引物的应用。所述的片段或引物可以用于多种鲟科鱼类性别鉴定,解决了鲟鱼早期性别鉴定的难题,促进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方法简单,准确率达到10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鲟鱼性别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SSM1,所述的DNA片段SSM1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1所示。

针对SEQ ID NO.1所示序列设计的引物也为本发明的保护内容,所述的引物优选为:F:TCGGTATCTTAAACTGAACCAA和R:AGATGGAGAATTCATTGCCT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6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