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燃烧耦合垃圾水蒸气气化的制氢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5523.7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严密;张思成;刘建雍;周宣佑;王国斌;苏红才;翁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54 | 分类号: | C10J3/54;C10J3/84;C10J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氢合成气 垃圾 焦炭 水蒸气气化 制氢系统 耦合 煤燃烧 蒸汽重整反应 水蒸气 还原性条件 循环流化床 处理系统 焦油杂质 垃圾气化 燃煤系统 生活垃圾 焦油 产气率 高品质 合成气 热烟气 掺烧 产气 煤粉 气化 气冷 热沙 制氢 蒸汽 供热 合成 发电 净化 转化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燃烧耦合垃圾水蒸气气化的制氢系统及方法,用于将垃圾焦炭与煤粉掺烧,产生热沙与热烟气,以及生产蒸汽用于供热或发电的循环流化床燃煤系统;用于将生活垃圾转化为焦炭及富氢合成气的固定床垃圾气化系统;用于将合成气冷却净化,分离出焦油杂质并得到高品质富氢合成气的合成气处理系统。本发明将垃圾在还原性条件下进行气化,并通过水蒸气与焦油、焦炭发生的蒸汽重整反应,同时提升产气率和产气品质,得到富氢合成气实现垃圾制氢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废处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燃烧耦合垃圾水蒸气气化的制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减少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人类环境造成的破坏,人们越来越重视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氢能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清洁无污染,同时燃烧热值高,储存运输方便,被视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的问题日趋突出,如何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含有大量的碳氧化合物,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利用水蒸气气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仅能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而且还能生产富氢合成气,回收氢能源。然而水蒸气气化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实现稳定可持续的运作需要与燃烧供热系统进行充分耦合。
另一方面,在煤电去产能的大背景下,电厂设备利用率低,超过20GW的过时火力发电厂将被淘汰,现有的燃煤电厂汽轮机大多无法满负荷运行。利用现役煤电厂的燃煤系统提供垃圾水蒸气气化所需的热量,可以实现生活垃圾水蒸气气化的稳定运行,同时垃圾经气化过程的产物焦炭机械强度较小,经过破碎其物性参数与煤接近,可以与煤混烧替代部分原煤。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燃煤耦合垃圾水蒸气气化的系统及方法,将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供给于垃圾气化系统,实现持续稳定的水蒸气气化制氢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生活垃圾持续稳定的水蒸气气化,同时将气化后的垃圾焦炭送入燃煤锅炉与煤掺烧,替代一部分燃煤负荷,实现将热电产品间接转化成富氢合成气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燃烧耦合垃圾水蒸气气化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垃圾焦炭与煤粉掺烧,产生热沙与热烟气,以及生产蒸汽用于供热或发电的循环流化床燃煤系统;
用于将生活垃圾转化为焦炭及富氢合成气的固定床垃圾气化系统;
用于将合成气冷却净化,分离出焦油杂质并得到高品质富氢合成气的合成气处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燃煤系统包括:流化床燃烧炉、燃烧炉出口旋风分离器、回料腿、燃烧炉螺旋给料机及余热锅炉;在流化床燃烧炉的炉膛左壁面下部设有煤粉给料口,与燃烧炉螺旋给料机连接,炉膛右壁面下部与回料腿连接;流化床燃烧炉底部设有下渣口,流化气通过下渣口正上方的布风板从底部通入炉膛;流化床燃烧炉顶部与燃烧炉出口旋风分离器连接相通,燃烧炉出口旋风分离器与余热锅炉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床垃圾气化系统包括:固定床气化炉、气化炉出口旋风分离器、焦炭破碎机及气化炉螺旋给料机;在固定床气化炉的炉膛右壁面上部设有垃圾给料口,与气化炉螺旋给料机连接;左壁面上部与燃烧炉出口旋风分离器连接,左壁面下部的焦炭出料口与焦炭破碎机连接;气化炉底部设有气化剂入口,炉膛顶部与气化炉出口旋风分离器连接相通。
优选地,所述的合成气处理系统包括:电子除油器、CO2吸附塔、脱水塔及换热器;气化炉内的合成气经气化炉出口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后,依次通过电子除油器,换热器、CO2吸附塔及脱水塔,得到富氢合成气。
优选地,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燃煤系统,煤粉从燃烧炉螺旋给料机给料进入流化床燃烧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给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性载碳体及其制备方法、煤催化气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