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5365.5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谢响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启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 开门控制 开门指令 传递 匹配 匹配成功 信息传递 远程开门 指令传递 失败 预存 耗时 存储 开门 传输 通行 认证 | ||
本发明涉及门禁领域,提供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门禁通行耗时较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开启门禁的请求;获取开启门禁的请求后进行认证:获取识别信息,将识别信息同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该识别信息是否为开启门禁预存的识别信息;若匹配成功,生成开门指令,将指令传递给获取到的门禁;若匹配失败,发出门禁开启失败的信息;所述获取的开启门禁的请求和开门指令通过TCP/IP协议传递。通过TCP/IP协议传递开启门禁的请求,可以实现远程开门,同时传递过程中不对请求进行附加的处理,传输速度快,可以大幅减少信息传递的实间,提高开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出现了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乱序键盘门禁系统等各种技术的系统,它们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但是这种门禁一般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需要在门禁上设置一定的设备,成本较高;同时设计了一定的设备后,该设备被破解的问题就出现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启门禁的方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无卡式门禁开启方式为手机通过蓝牙或者wifi连接门禁或者云端进行开门,但开门时间在4~5秒。时间长,通向效率慢,通行效率甚至低于刷卡或者指纹识别等传统方式,因为必须在靠近门禁的时候才能连接到门禁,这需要一个连接时间,在将信息传递给门禁,需要信息传递的时间,这两个时间均无法避免,因此,无卡式门禁的普及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门禁通行耗时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开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开启门禁的请求;
获取开启门禁的请求后进行认证:
获取识别信息,将识别信息同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该识别信息是否为开启门禁预存的识别信息;
若匹配成功,生成开门指令,将指令传递给获取到的门禁;
若匹配失败,发出门禁开启失败的信息;
所述获取的开启门禁的请求和开门指令通过TCP/IP协议传递。
通过TCP/IP协议传递开启门禁的请求,可以实现远程开门,同时传递过程中不对请求进行附加的处理,传输速度快,可以大幅减少信息传递的实间,提高开门效率。
减少了开启的门禁的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可以实现远程开门,为访客开门。
现有的蓝牙或者wifi连接一是安全性堪忧,容易被第三方攻破;同时,蓝牙或wifi连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较长;而通过4G 或者其他移动网络进行连接,采用TCP/IP协议,通过云端转发请求至相应的门禁,节约了连接到门禁的用时,速度快。
优选地,所述获取开启门禁的请求后获取门禁标识信息,根据开启门禁的请求匹配到门禁:将获取到的门禁标识信息同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该门禁是否为已存储的门禁,若匹配成功,将开门指令发送给匹配到的门禁;若匹配失败,发出门禁开启失败的提示信息。获取到门禁后再发出开启门禁的指令,可以有效的提高门禁的开启效率。现在也有通过云端来实现开启门禁的方式,但是在云端进行匹配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即使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在处理大量的开门请求时也会应接不暇;而且,在云端进行匹配,每个或每组门禁的开启密码不同,匹配用时较长;在发出指令前就进行一定的过滤,可以减轻云端的算力负担。
优选地,所述根据开启门禁的请求匹配到门禁后进行认证,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启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启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