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纤维素焊条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5135.9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2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官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5/02 | 分类号: | B23K35/02;B23K35/30;B23K35/36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焊条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纤维素焊条及应用,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该高纤维素焊条,包括焊芯和药皮,所述焊条药皮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25‑34%的T型纤维素,10‑12%的玉米淀粉,10‑15%的金红石,20‑30%的钛铁矿,1‑2%的大理石,3‑5%的镁砂,4‑8%的锰铁,1‑2%的纯碱,1.5‑2.5%的聚丙烯酸钠以及0‑2%的聚丙烯;将药皮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药皮总重30%‑50%的密度为1.40‑1.45g/mm3的3.2M纯钠水玻璃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压涂在焊芯表面即制备出高纤维素焊条。该高纤维素焊条具有良好的压涂性能,焊条表面光滑,质量优良,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电弧吹力大,抗气孔性能强,不易产生熄弧或粘条,焊接操控性能强,适用于管道的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纤维素焊条及应用。
背景技术
纤维素焊条是专用于管道立焊或全位置焊接的焊条,相对于传统由下向上的施焊方法及使用的焊条相比,该类焊条具有如下优点:(1)、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比由上向下施焊提高效率50%左右;(2)、焊接质量好,由于其电弧吹力大,穿透力强,单面焊双面成形,焊道背面成形美观,抗风能力强,适于野外作业。因此该类焊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民用行业的输油、输气、输水等大口径的管道焊接中。
目前国内研制的高纤维素焊条与国外进口的高纤维素焊条相比,在焊接操作工艺性能方面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电弧吹力小,电弧穿透力不足,根焊时不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容易产生焊接缺陷,影响管道施工质量。国内管道工程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用纤维素焊条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而对于纤维素焊条的国产化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优良、焊接工艺性能好、电弧吹力大的高纤维素焊条。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高纤维素焊条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纤维素焊条,包括焊芯和药皮,所述药皮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25-34%的T型纤维素,10-12%的玉米淀粉,10-15%的金红石,20-30%的钛铁矿,1-2%的大理石,3-5%的镁砂,4-8%的锰铁,1-2%的纯碱,1.5-2.5%的聚丙烯酸钠以及0-2%的聚丙烯;将药皮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药皮总重30%-50%的密度为1.40-1.45g/mm3的3.2M纯钠水玻璃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压涂在焊芯表面即制备出高纤维素焊条。
进一步地,所述药皮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32%的T型纤维素,10%的玉米淀粉,14%的金红石,28%的钛铁矿,1%的大理石,4%的镁砂,6%的锰铁,2%的纯碱,2%的聚丙烯酸钠和1%的聚丙烯;将药皮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药皮总重44%的纯钠水玻璃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压涂在焊芯表面即制备出高纤维素焊条。
进一步地,所述焊芯为H08E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高纤维素焊条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高纤维素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采用低S、P的H08E钢,焊条药皮中含有造气和造渣的T型纤维素、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大理石、金红石、钛铁矿、镁砂;脱氧及合金过渡元素的锰铁;改善压涂性的纯碱;改善表面质量的聚丙烯。制作该焊条使用到现有技术的焊条生产设备,焊条生产设备按照常规操作方式。
本发明的高纤维素焊条,电弧吹力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碳酸盐、水的分解。为解决纤维素易烧损的特性,同时为解决压涂困难,选用了T型纤维素,该T型纤维素是由微晶纤维素经处理而得。经大量试验证明,T型纤维素加入量在28-34%的范围内,在保证电弧吹力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压涂性能。为进一步提高电弧吹力,在药皮中加入玉米淀粉和少量的大理石。大理石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对提高电弧熔深有明显效果,但加入量不宜过高,加入量过高对电弧稳定性及熔池流动性有恶化作用,加入量需控制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殊铁心装焊工艺
- 下一篇:一种低熔点In-Sn-Bi合金钎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