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5060.4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世博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46 | 分类号: | G01V1/46;G01V1/5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汇天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57 | 代理人: | 陈冰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地震监测 回注 监测 监测中心 井水 均匀设置 井口 优势方向 追踪 轴线方向距离 背景噪音 监测数据 距离设置 前缘位置 轴线方向 准确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回注井水前缘位置准确监测的问题。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过程:背景监测,在停注状态下,以回注井口为监测中心在其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得到背景噪音;正常回注监测,以回注井口为监测中心在其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得到监测数据,确认水向优势方向;追踪监测,以以井口为监测中心的监测/上一次追踪监测确认的水向优势方向为基础,在水向优势轴线方向距离上一次监测中心一定距离设置监测中心,在水向优势轴线方向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进行追踪监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可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注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气田水的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气田水回注是天然气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遇回注层或井身结构与地表窜漏,回注的气田水将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对回注水的走势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技术中,对回注水在地层中的运移情况的监测是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其原理是:
在回注井的监测中,回注水在地层中运用过程中,将会产生微地震事件,通过对这些微地震事件的进行采集与处理解释,可以判定回注水在回注层的运移情况。
如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公开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气田水回注井监测应用》,其就公开了现有技术中对回注井水向的监测方法,监测过程是:首先在停住24小时以上后监测回注层的背景噪音;之后开始回注,监测回注层发生的微地震事件;停止回注后继续监测回注层的微地震事件。在对回注层的监测过程中,首先是对目的层的地震背景进行监测。这一过程必须在回注井停止回注24小时之后,这个时候监测到的微地震事件作为整个监测过程的背景事件。在之后开始回注及回注之后的连续监测过程中,将所监测到的微地震事件与背景微地震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在进行去背景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微地震事件为回注水所引起的微地震事件,通过对此微地震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1) 监测回注水所引起的微地震事件发生位置。利用这一结果可以判定回注水目前在回注层中已波及到的位置、面积、立体空间展布等;(2)回注水所引起的微地震事件发生的优势方向。利用这一结果可以判定回注水在回注层中的主要流动方向。(3)回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通过对整个监测期间所有微地震时间的监测及发送微地震时间位置的处理,并对事件的位置进行定位,可以发现各裂缝的方位情况。
而现有技术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对回注井的监测只能大致判断回注井水向优势方向,而不能对水向前缘位置进行准确锁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对回注井的水向前缘位置进行监测,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判断是否有从环境敏感点 (深谷、河流等)和从露头泄漏、是否有从“通天裂缝”外溢等问题,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回注井水向前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背景监测,在停注状态下,以回注井口为监测中心在其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得到背景噪音;
正常回注监测,以回注井口为监测中心在其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得到监测数据,确认水向优势方向;
追踪监测,以井口为监测中心的正常回注监测/上一次追踪监测确认的水向优势方向为基础,在水向优势轴线方向距离上一次监测中心一定距离设置监测中心,在水向优势轴线方向周边均匀设置微地震监测装置,进行追踪监测;
当在水向优势方向上得到水向前缘位置时,停止追踪监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微地震监测装置为检波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微地震监测装置绕轴线呈三道布置,每一道皆包括等距呈圆周分布8个微地震监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世博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世博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