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乙烯糊料塑化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3900.3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华月胶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12;C08K3/22;C08K3/04;C08K3/32;C08K3/28;B29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 地址: | 071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化 纳米氧化铜 无卤阻燃 透光率 糊料 混炼 乙烯 聚丙烯 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产品 聚乙烯树脂 特导电炭黑 无机阻燃剂 超声清洗 特导炭黑 通电步骤 分散剂 抗氧剂 引发剂 增塑剂 初混 粒料 塑炼 通电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乙烯糊料塑化工艺,原料包括聚乙烯树脂粒料82‑105份、聚丙烯0.5‑2份、无机阻燃剂45‑62份、引发剂0.5‑1.5份、增塑剂12‑15份、分散剂20‑25份、纳米氧化铜2‑3份、抗氧剂6‑8份以及特导电炭黑42‑65份;经过超声清洗、初混、塑炼、混炼和通电步骤进行塑化;本发明通过在原料中添加纳米氧化铜和特导炭黑,然后在混炼之后增加通电工序,大大提高了后续高分子材料的透光率,扩大了后续聚乙烯产品在对透光率要求较高的领域内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卤阻燃乙烯糊料塑化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塑料,是由乙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产生较晚、发展迅猛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无毒、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主要用于制作农用、视频及工业包装用薄膜、电线电缆包覆及涂层等。由于其价格低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聚乙烯高分子材料的阻燃特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聚乙烯的阻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1、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补货传递燃烧链式反应的活性自由基,如卤系阻燃剂,但是其在阻燃时发烟量大,产生大量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对灭火、逃离及恢复工作不利;2、吸收热分级产生的热量,降低体系温度,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硼酸类无机阻燃剂;但是其阻燃效果不佳,要想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必须提高用量,而大剂量的阻燃剂又会导致基体的机械性能下降,而且与乙烯相容性差,需要在使用之前对其进行改性处理3、稀释可燃性物质的浓度和氧气浓度,使之降到着火极限以下,起到气相阻燃效果,如氮系阻燃剂;但是其成炭效果不好;4、促进聚合物成碳,减少可燃性气体的生成,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膨松吸孔的均质碳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及防止熔滴的作用,达到阻燃目的,如磷系阻燃剂,但是其流动性强,发烟量大,易于水解和热稳定性差。
由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阻燃剂都无法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会将几种阻燃剂结合使用,而且要想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阻燃剂的用量也会在合理范围内相应增大,每种阻燃剂的性质不同,多种阻燃剂结合添加到有机物基体中必然导致其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表观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乙烯糊料塑化工艺,其通过对原料的调整和对塑化工艺的改进,提高了其最终产物-聚乙烯材料的透明度和表观特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卤阻燃乙烯糊料塑化工艺,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如下组分:聚乙烯树脂粒料82-105份、聚丙烯0.5-2份、无机阻燃剂45-62份、引发剂0.5-1.5份、增塑剂12-15份、分散剂20-25份、纳米氧化铜2-3份、抗氧剂6-8份以及特导电炭黑42-65份;
所述无机阻燃剂为磷系阻燃剂和氮系阻燃剂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剂;
所述增塑剂为磷酸酯、烷基磺酸脂、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明胶、藻酸钠、聚丙烯酸盐或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抗氧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铜、氨基甲酸钼中的至少两种;
除此之外,为调节优化本发明产物的性能,本发明的原料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聚乙烯材料中的常用助剂,如为了提高化学界面结合力,可以添加硅烷偶联剂;为提高强度,可以添加玻璃纤维等,这些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生产需要作出的常规调整,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采用如下步骤:
(1)将聚乙烯树脂粒料超声清洗,然后在无尘环境中烘干;
(2)将聚乙烯树脂粒料和聚丙烯加入初混设备中充分混合;所述初混设备优选螺带式混合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华月胶带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华月胶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