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湿增氧型送热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3649.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1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甲;陈然;王莹莹;刘艳峰;刘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F24F8/60;F24F6/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湿增氧型送 热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湿增氧型送热风装置,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的布袋送风管,位于布袋送风管外部的下方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两侧垂直设置有至少两对立杆,位于所述的布袋送风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支撑杆穿出布袋送风管并与所述的立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赛代克湿膜,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储水槽,所述的赛代克湿膜的部分伸入到所述的储水槽中;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的储水槽中,并在进水管上安装水位调节装置;所述的布袋送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储水槽中投加生氧药剂的加料口。本发明解决了高原环境下建筑体内空气干燥、低温缺氧的问题,达到热、湿、氧耦合营造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季送热风供暖的同时增加室内湿度、氧浓度的一体式装置,可实现室内多参数环境协同营造,主要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气候干燥且严重缺氧的问题。
背景技术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气压低、海拔高,冬季寒冷干燥、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导致冬季赴青藏高原地区务工、商务活动、短期旅游等人员高原反应严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身心健康,缩短寿命。因此,为满足当地居民、游客实际需求,营造一个含氧量、湿度、温度均达到标准要求的室内舒适环境迫在眉睫。
纵观现有室内环境调控设备,例如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等,热风供暖技术虽提高了室内温度,但极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皮肤紧绷等不舒适感增加,且目前所采用的风机盘管等上送风空调送风末端,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的温度分层现象严重,不利于节能降耗;加湿器在一定程度上可较为有效的提高室内湿度,但是大多加湿器是给予水分雾化原理,而非加热蒸发,水分雾化后质量大、沉降迅速,导致加湿范围极其有限;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移动式氧气瓶仍是主要增氧设备,极少的高级宾馆、会议中心等逐步考虑全面增氧技术。综上所述,现有的热风暖炉、加湿器、增氧装置等均为单独运行,同时存在人体热不舒适等困扰。能否将增温、增湿、增氧方面技术进行有机耦合,实现取长补短、协同营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旨思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能满足整体室内环境需求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用户所需的室内温度、湿度、氧浓度的装置,解决高原环境下建筑体内空气干燥、低温缺氧的问题,达到热、湿、氧耦合营造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湿增氧型送热风装置,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的布袋送风管,布袋送风管的末端位于房间内的下部,布袋送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位于布袋送风管外部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两侧垂直设置有至少两对立杆,位于所述的布袋送风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支撑杆连接,且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上方,所述的支撑杆穿出布袋送风管并与所述的立杆连接;
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赛代克湿膜,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储水槽,所述的赛代克湿膜的部分自第一支架的侧面绕过,并伸入到所述的储水槽中;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的储水槽中,并在进水管上安装水位调节装置;所述的布袋送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储水槽中投加生氧药剂的加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位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进水管内的浮球阀,位于所述储水槽内的水面上放置有浮球,浮球与所述的浮球阀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支架的下表面下凹呈弧形结构,以形成所述的储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支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储水槽底部形状相适应的放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支板以及设置于支板两端的一对侧板,在所述的一对侧板上对称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赛代克湿膜的凹槽。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解决上送风热气流堆积于上部的问题,提高舒适性降低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