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成型的竹轨枕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3407.1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胡进波;彭坚;曾卫红;熊艳辉;刘迪钦;薛志成;李贤军;吴志平;苌姗姗;刘贡钢;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M3/14 | 分类号: | B27M3/14;B27M1/08;B27K3/02;B27K3/38;B27K3/16;B27N3/08;B27K9/00;B27J1/00;E01B3/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张丽娟 |
地址: | 413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成型 轨枕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成型的竹轨枕,所述竹轨枕以竹单元为原料,经过在110~180℃进行干燥和改性处理、多巴胺溶液包覆处理、浸胶、固化成型、组装胶合、再次固化、多巴胺溶液再次处理、防霉和/或防腐和/或防虫处理、紧固后得到,本发明还提供竹轨枕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竹轨枕绿色环保且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砟轨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用新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成型的竹轨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竹材是我国以竹代木、户外应用绿色建材的特色竹材产品。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其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质量越来越稳定,除了户外高度耐自然气候和生物侵蚀外,还具有较好的弹性,是比较适合用来作为铁道轨枕的坯料。竹材资源丰富、绿色、可持续,解决了木轨枕优质木材供给不足的缺点、防腐处理所需的杂酚油等化学制品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等缺点;也能弥补混凝土轨枕和钢轨枕生产高耗能、资源不可持续等缺点。
现有铁路中有砟轨道用的木轨枕、混凝土轨枕、钢轨枕、复合材料轨枕具有以下缺点:比如,木轨枕寿命短、易磨损、不同木轨枕力学性能存在差异,等等;再如混凝土轨枕,绝缘不良,脆性大,弹性差,存在冲击损坏的风险,稳定性低,重量大,难更换,回收困难等等;还有钢轨枕,不绝缘、行车噪音大、刚度较大、易锈蚀等等;还有复合材料轨枕,质量轻,扣件和螺栓握钉能力差,易受环境影响而变脆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且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砟轨道的组装成型的竹轨枕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成型的竹轨枕,所述竹轨枕以竹单元为原料,经过在110~180℃进行干燥和改性处理、多巴胺溶液包覆处理、浸胶、固化成型、组装胶合、再次固化、多巴胺溶液再次处理、防霉和/或防腐和/或防虫处理、紧固后得到。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装成型的竹轨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过热度为10~80度的水蒸汽对经过预处理的竹单元进行干燥和改性处理,直至竹单元的含水率为8~20%,得经过干燥和改性处理后的竹单元;
2)将步骤1)中经过干燥和改性处理后的竹单元喷洒或浸渍于多巴胺溶液中,干燥后得得经过聚多巴胺包覆处理的丝状竹单元;
3)将步骤2)经过聚多巴胺包覆处理的丝状竹单元浸渍于胶黏剂I中进行浸胶处理,沥干,干燥直至竹单元的含水率为10%~16%,得坯料;
4)将步骤3)中坯料进行固化成型,得竹板材;
5)将步骤4)中两个以上竹板材按预设要求组装胶合,组坯,固化后,得竹轨枕坯体;
6)将步骤5)竹轨枕坯体表面涂覆多巴胺溶液,再进行防霉和/或防腐和/或防虫处理,得经过防霉和/或防腐和/或防虫处理的竹轨枕;
7)将步骤6)中经过防霉和/或防腐和/或防虫处理的竹轨枕用紧固件锁紧牢固,得组装成型的竹轨枕。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竹板材的表面为平面或锯齿状或榫接状的一种。
所述步骤5)具体为:将步骤4)中两个以上竹板材按预设要求指接,在竹板材的上下表面上涂覆胶黏剂II,组坯,待胶黏剂固化后,得竹轨枕坯体。
所述步骤5)中,所述组坯方式为顺竹纤维方向组坯和/或竹纤维方向纵横交错组坯。
所述胶黏剂II为聚氨酯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和热固反应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