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胶仿真丝纱生产装置及其纺纱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61157.8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4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H1/22 | 分类号: | D01H1/22;D01H5/22;D01H1/02;D01H7/9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余俊杰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胶 真丝 生产 装置 及其 纺纱 方法 | ||
1.粘胶仿真丝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牵伸系统和卷绕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均包括罗拉轴,一台细纱机前车台面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均包括胶辊轴,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与胶辊轴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连接,胶辊套各自绕着所在的胶辊轴独立的转动,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沿着固定轴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在前罗拉牵伸对和纱管之间设置有导纱装置,导纱装置为圆环形,导纱装置通过导纱杆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在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完全相同的搓捻带,在搓捻带的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磁条,在细纱机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滚轮和右滚轮,左滚轮和右滚轮为表面具有凹槽的滚轮,左滚轮和右滚轮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保持水平,左滚轮通过左连接装置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的左端固定连接,右滚轮通过右连接装置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的右端固定连接,左连接装置和右连接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连接竖杆和连接横杆,连接竖杆的顶端与左滚轮或右滚轮的圆心部位通过轴承连接,连接竖杆的底端与连接横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横杆的后端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的左端或右端固定连接,左连接装置的连接横杆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进行伸长或缩短,右连接装置的连接横杆通过第四电机带动进行伸长或缩短,左滚轮通过第五电机带动转动,右滚轮通过第六电机带动转动;卷绕系统包括纱管,纱管嵌入安装在锭子上,锭子通过锭带由第一电机统一带动转动,在纱管的外侧围绕有固定的钢领,钢领环绕在纱管的中下部,钢领为圆环结构,钢领的内侧圆周与纱管的外侧圆周之间保留间距,钢领固定在钢领板上,钢领板固定在细纱机的两侧,在钢领上设置有滑道,在滑道内加装有钢丝圈,钢丝圈骑跨在钢领的滑道内;
所述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和前下罗拉的结构相同;
所述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罗拉套与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制;
所述胶辊轴为铁质材质,且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胶辊套为橡胶材质;
所述胶辊套的长度与罗拉套的长度相同;
所述搓捻带的截面为中空的圆柱形;
所述搓捻带的外表面为具有一定摩擦性的材质,搓捻带为环形。
2.权利要求1所述粘胶仿真丝纱生产装置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第二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此时在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前牵伸区,且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此时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后牵伸区,且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粗纱喂入喇叭口,粗纱喂入喇叭口与后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按压钳口对齐,相同的粗纱分别由每个锭位的粗纱喂入喇叭口喂入到该锭位的牵伸系统,粗纱经粗纱喂入喇叭口后由后牵伸罗拉对按压,而后被中牵伸罗拉对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最后被前牵伸罗拉对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制得纤维须条,每个锭位的牵伸系统输出的纤维须条进入到该锭位的卷绕系统,将卷绕系统产生的加捻捻度的加捻作用在初始加捻点处加捻成初始细纱,在纤维须条输出的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钳口处和初始加捻点之间形成初始加捻三角区,制得的初始细纱依次穿过卷绕系统的导纱装置、钢丝圈,最后卷绕在纱管上,此时,第一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转动,继而通过绕过的初始细纱带动钢丝圈沿着钢领的滑道转动,由于初始细纱的柔性结构,使得钢丝圈的转动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速差对初始细纱产生加捻捻度作用,且产生的加捻捻度沿着初始细纱由下往上进行传递,此时初始细纱在初始加捻点处穿过搓捻带,且设此时位于初始细纱前侧的搓捻带为前边带、位于初始细纱后侧的搓捻带为后边带,且由于左滚轮和右滚轮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保持水平,从而使得前边带和后边带保持水平,且两者与细纱机前车台面或后车台面保持水平,同时由于搓捻带的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橡胶磁条,从而使得前边带和后边带之间相互吸引,从而将初始细纱夹在中间,从而对初始细纱产生阻捻作用,从而在被夹持的初始细纱的夹持点上产生阻捻点,此时通过第三电机带动左连接装置的连接横杆进行伸长或缩短、第四电机带动右连接装置的连接横杆进行同步的伸长或缩短,从而实现位于阻捻点两侧的细纱的纱路弯折角的调节,弯折角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当弯折角为180度时表示无弯折,且随着弯折角的减小弯折程度增加,通过弯折角的调节实现纱线运行中的张力调节,第五电机带动左滚轮转动、第六电机带动右滚轮同步的转动,从而带动搓捻带转动,搓捻带转动从而在阻捻点处对一定张力下夹持的初始细纱产生搓捻捻度,同时产生的搓捻捻度沿着初始细纱分别向上和向下传递,且通过设置搓捻带的转动方向使得向上传递的上搓捻捻度的捻向与细纱机卷绕系统产生的加捻捻度的捻向相反、向下传递的下搓捻捻度的捻向与细纱机卷绕系统产生的加捻捻度的捻向相同,同时由于传递的同步时性使得上搓捻捻度与下搓捻捻度大小相等,由于阻捻点的完全阻捻作用,使得细纱机卷绕系统产生的加捻捻度在阻捻点处被完全阻止,因而不能往阻捻点的上部传递,从而使得位于阻捻点上部的辖内须条仅受到向上传递的上搓捻捻度作用,在上搓捻捻度的作用下,牵伸系统输出的纤维须条进行与加捻捻度捻向相反的预反向加捻,从而使得初始加捻点上移,纤维须条在上移后的最终加捻点处在预反向加捻作用下制得第一纤维束,在纤维须条输出的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钳口处和最终加捻点之间形成最终加捻三角区,从而使得最终加捻三角区相对初始加捻三角区大幅减小,从而有效改善初捻段的强力,减少初捻段断头,向下传递的下搓捻捻度与自下而上传递上来的加捻捻度相汇合,且由于两者的捻向一致,从而使得纺纱段的捻度大幅增强,第一纤维束穿过搓捻带后,第一纤维束内的上搓捻捻度立即与纺纱段的下搓捻捻度相抵消,而后又立即被加捻捻度重新加捻,从而制得所需的最终细纱,在第一纤维束原有的上搓捻捻度被完全抵消后使得第一纤维束立即完全松散,此时由于第一纤维束捻度的瞬间消失使得第一纤维束内的纤维在自身弹性回复性的作用下由相互转移包缠的螺旋状态短暂的处于相互平行状态,而后保持平行状态的纤维立即又被加捻捻度重新加捻,从而实现纤维在平行竖直状态下的相互转移交缠,从而在相同捻度下大幅提高所纺最终细纱的强力,制得的最终细纱依次穿过卷绕系统的导纱装置、钢丝圈,最后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11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