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亲水性可控溶剂进行动物皮脱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9997.0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才;张美娜;高海琪;王永光;刘公岩;戴红;韩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4C5/00 | 分类号: | C14C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郭萍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脂 动物皮 有机胺 循环利用 脱除 亲水性 溶剂 可控 乳液 转鼓 返回 加热 取出 预处理 硫酸水溶液 饱和碳酸 废液收集 间歇转动 水混合 水乳化 相分离 出皮 废液 浸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亲水性可控溶剂进行动物皮脱脂的方法,步骤如下:①将有机胺与水混合,搅拌至有机胺被水乳化形成乳液;将经过预处理的动物皮置于转鼓中,加入乳液,间歇转动转鼓进行脱脂,出皮;②将脱脂产生的脱脂废液收集,离心,向离心所得液相中通入CO2,将所得水相与油相分离;③将脱脂后的动物皮置于硫酸水溶液或饱和碳酸水溶液中浸泡脱除动物皮中的有机胺,取出;④对步骤②所得水相加热脱除其中的CO2,分离出有机胺并将其返回至步骤①循环利用;⑤对步骤③取出动物皮之后所得废液加热脱除其中的CO2,分离出有机胺并将其返回至步骤①循环利用,将分离出有机胺之后所得液相返回至步骤③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革清洁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亲水性可控溶剂进行动物皮脱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皮属于多脂皮,其脂肪主要存在于脂腺和分布于真皮层与网状层中间的脂肪细胞中。为了赋予成革良好的品质,在制革过程中必须对动物皮进行专门的脱脂工序。脱脂分为机械去脂和化学脱脂,机械去脂主要通过机械作用除去皮外层的脂肪,而化学脱脂主要去除皮内的脂肪,如脂肪椎细胞及脂腺内的脂类等,化学脱脂有乳化法、水解法、乳化-皂化法和溶剂法。
使用表面活性剂通过乳化作用达到去除皮上油脂的脱脂方法称为乳化法脱脂。乳化法脱脂是目前制革厂使用最广泛的脱脂方法。王全杰等(王全杰,谭小军.皮革乳化脱脂中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J].皮革与化工,2011,28(01):26-29+41)对烷基苯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做了详尽介绍,但由于烷基链表面活性剂大多数较难降解或降解周期较长,导致脱脂废液污染度较高。
利用碱类物或脂肪酶对油脂分子的酯键作用,将不溶于水的油脂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除去油脂的脱脂方法称为水解法脱脂,它包括酶法脱脂和皂化法脱脂。近年来,利用脂肪酶对绵羊皮进行酶法脱脂,有较多研究,但在实际生产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此法虽然具有专一性,且环保清洁,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单独脱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②与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虽可增强脱脂效果,但选择性要求较高且难以破坏脂肪细胞膜,将细胞内的油脂脱除,须配合一定量的蛋白酶(梁亮,贾欣驹,彭必雨.脂肪酶对皮内油脂催化水解的特征及其脱脂效果[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3,23(02):19-25);③酶脱脂操作要求严格控制,否则可能引起掉毛(张雪青,曾运航,周宇涛,等.脂肪酶在绵羊皮脱脂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15,44(16):1-4+15)。皂化法脱脂是利用纯碱等碱性物质与皮上的脂肪发生反应,使油脂分子的酯键断裂转变成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酸而达到脱脂的目的。碱法脱脂作用温和,脱脂成本低,但很难将皮层内部或脂肪细胞内的油脂脱除,只能除去皮表层和毛的脂肪,且此法对毛皮的脱脂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①毛的角质层遭到破坏;②毛失去光泽且变得脆弱;③毛易脱落或产生勾毛现象(程凤侠.现代毛皮工艺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70-71.)。
脱脂时同时使用纯碱和表面活性剂达到脱脂目的的脱脂方法称为乳化皂化法。在实际使用时多以纯碱为主,其它表面活性剂为辅。王全杰等(王全杰,谭小军.新型皮革脱脂剂的研制与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06):32-34)研究发现乳化皂化法脱脂效果显著,有利于纤维间质的溶出,但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给脱脂废液带来较重的环境负荷。
用有机溶剂如煤油、二氯乙烷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等物质来溶解皮的酯类物质进而实现脱脂的方法称为溶剂法脱脂。杨国泉等(杨国泉.国外羊皮脱脂技术.中国皮革,1988,(10):51)阐述了有机溶剂的脱脂效果最佳,但存在溶剂污染重、成本高,使用受限等问题。隋智慧等(隋智慧,曲景奎.超临界CO2抽提法脱脂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3(05):25-26)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了研究,虽然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脂全程无污染、脱脂高效且油脂可回收,极具发展潜力,但一次性设备费投入较高,尚未实现工业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9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革主鞣的鞣革工艺
- 下一篇:抗撕裂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