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的商品自动化共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9440.7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5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谋黎;姚长鑫;张浩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F16/953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007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画像 商品数据库 客户端 构建 推送 处理模块 共享系统 基础属性 修正 自动化 存储模块 推送模块 用户需求 用户浏览 互联网 共享 预存 发送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商品共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互联网的商品自动化共享系统及方法,包括:存储模块,用于预存商品数据库;客户端,用于用户浏览商品数据库中的商品,记录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基础属性;处理模块,基于基础属性和使用行为构建用户表层画像和深层画像;将表层画像发送至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对表层画像进行修正,生成修正表层画像;处理模块基于修正表层画像和深层画像构建最终画像;推送模块,基于最终画像构建兴趣清单;从商品数据库中获取符合兴趣清单的推送商品,向用户推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根据用户需求准确推送共享商品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共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互联网的商品自动化共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使用权共享为主要特征,整合线下海量的分散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要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共享”。从共享经济的参与者来看,供给方通过在特定时间内提供服务或让渡物品使用权来获得一定的资金回报;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享受服务或使用物品;中介方即平台企业通过撮合素昧平生的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完成交易来获得相应的资金收入。
近几年,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雨伞等,一系列的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互联网上还出现了一批包括商品共享网站和商品共享APP在内的商品共享平台,通过这些共享平台用户可以租借到各种商品,也可以发布自己的共享。
这类共享平台为提高商品的共享率,会在用户浏览商品的时候推送与浏览相关的商品,以方便用户租借。但是,这类推送很多时候是根据用户阅读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用户的兴趣信息,再获取与兴趣信息匹配的共享商品,将共享商品推送给用户;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保证推送的部分共享商品是用户想要获取的,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
用户在共享平台上搜索一件商品可能是在那个时间点想了解一下该商品的信息,并无租借意向,或者只是查阅自己拥有的同款商品现在租借的行情,然而用户的搜索被记录后,容易被系统判定为用户对该商品感兴趣,从而判定用户有租借需求,共享网站会持续向用户推送该相关商品,影响用户体验。另外一种情况,用户长期在共享网站搜索某样商品并下单租借,系统会认为用户对该商品很感兴趣。例如用户长期搜索对比,最终下单了某款自行车,系统会认为用户对自行车类商品很感兴趣,接下来长期向用户推送自行车。一个自信车的正常使用周期有几年,但是用户还是会持续收到系统推送的自行车信息,用户已经租借到自行车了,还要啥自行车;这很容易对用户造成打扰。
为此,需要一种能根据用户需求准确推送共享商品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商品自动化共享系统及方法,能根据用户需求准确推送共享商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互联网的商品自动化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预存商品数据库,商品数据库包含商品的类别和使用周期信息;
客户端,用于用户浏览商品数据库中的商品,记录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基础属性;使用行为包括用户对选定的商品下单的下单行为;
处理模块,基于基础属性和使用行为构建用户表层画像和深层画像;将表层画像发送至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对表层画像进行修正,生成修正表层画像;处理模块基于修正表层画像和深层画像构建最终画像;
推送模块,基于最终画像构建兴趣清单;兴趣清单包括类别标签;推送模块基于类别标签从商品数据库中匹配同类别的商品,作为推送商品,向用户推送;
其中,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下单行为中用户下单商品的使用周期;将下单商品的使用周期发送至推送模块,当推送商品中包含下单商品同类别商品,且当前时间处于下单商品的使用周期内时,推送模块从推送商品中移除与下单商品同类别的商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9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