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8829.X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育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J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叠加 无限 扩充 电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包括有背板和电源单元;电源单元为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源模块,每一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一直流输出端,背板具有一背板输出电路和用于连接交流市电的至少两并联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每一第二交流输入端与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背板输出电路具有直流输入端和第二直流输出端,每一电源模块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均通过一均流模块连接背板输出电路的相应每一直流输入端;其通过无限扩充的电源模块并联叠加,使得输出功率叠加,增大输出功率,尤其是,实现无限个电源模块并联均流输出,降低每个电源模块的电流负载,继而提高每个电源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一般为冗余电源,其采用双电源及外加电源模式,双电源中其一为主电源,另一为备用电源,假设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为可输出500W功率,当两者一起工作时,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各分担一半输出,即各250W功率,整体的输出功率500,当拆卸其中一个电源时,由另一电源独自承担500W功率输出;在大多数情形下,总输出功率是低于两个电源的最大可输出功率之和,实际上也是造成了电源浪费,电源配置成本高。还有,现有由有限个冗余电源组成的冗余系统,不能实现多个冗余电源的均流效果。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其通过无限扩充的电源模块并联叠加,使得输出功率叠加,增大输出功率,在同样总输出功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电源配置成本,尤其是,实现无限个电源模块并联均流输出,降低每个电源模块的电流负载,继而提高每个电源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并联叠加可无限扩充的电源系统,包括有背板和电源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源模块,每一电源模块具有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用于输出至少+12V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输出端,所述背板具有一背板输出电路和用于连接交流市电的至少两并联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每一第二交流输入端对应与一电源模块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背板输出电路具有直流输入端和用于输出至少+12V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输出端,每一电源模块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均通过一均流模块共同连接背板输出电路的相应每一直流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流模块设置于背板上或者每一电源模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流模块包括有均流控制芯片U1、MOS管Q7、电容C3、电容C7、电阻R3、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均流控制芯片U1具有均流控制引脚1至均流控制引脚8,均流控制引脚1通过电阻R3连接第一直流输出端,均流控制引脚8通过电容C3连接均流控制引脚1,均流控制引脚2通过电阻R8接地,均流控制引脚1还通过电容C7接地,均流控制引脚3和均流控制引脚4均接地,均流控制引脚5通过电阻R7连接MOS管Q7的栅极,均流控制引脚6连接MOS管Q7的漏极,均流控制引脚7连接MOS管Q7的源极,MOS管Q7的源极连接第一直流输出端,MOS管Q7的漏极连接背板输出电路的直流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流模块还包括有并联MOS管Q7的至少一MOS管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为金手指插拔连接、螺合连接或公母插头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为AC-DC电源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输出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输出电路、第一降压输出电路、第二降压输出电路、+5V输出电路和监控电路;
直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降压输出电路、直流电压输出电路和监控电路,所述第一降压输出电路输出+5V S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育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育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