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8815.8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8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鸣;盛万兴;寇凌峰;于辉;季宇;郑楠;吴红斌;杜晓峰;潘静;陈锋;陈煜;荣秀婷;刘志敏;刘春阳;曾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2 | 分类号: | H02J3/02;H02J3/06;H02J3/4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混合 电网 优化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获取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和容量可信度代入预设的优化模型,计算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最优装机容量方案;基于所述最优装机容量方案配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装机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选取适当的优化目标并利用NSGA‑II算法,协调了各优化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利于完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评价体系,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及配电网优化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微电网接入电网并得到了极大的利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它结合了交流与直流微电网的优势,是微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对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行控制方面,缺少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问题是微电网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关系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能否实现经济、稳定地运行与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通过本方法,能够迭代求解出多目标协调优化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最优配置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后,能够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水平,增大间歇性能源的可信容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出力稳定性。同时,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减少分布式电源发电成本,降低换流器换流损耗,增大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售电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将获取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和容量可信度代入预设的优化模型,计算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最优装机容量方案;
基于所述最优装机容量方案配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装机容量;
所述优化模型包括:以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和容量可信度综合最优为目标构建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优选的,所述目标函数按下式确定:
max Si=ηBi-δAi
上式中,Si为第i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装机容量方案下仿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综合优化指数,Ai为第i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装机容量方案下仿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经济性优化指数,Bi为第i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装机容量方案下仿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可靠性优化指数,η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经济性权重系数,δ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权重系数,且η+δ=1;
其中,所述Ai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进行确定,所述Bi根据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容量可信度进行确定;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包括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换流器功率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Ai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成本进行确定,如下式:
Ai=αONPCi+βPlossi
所述Bi根据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容量可信度进行确定,如下式:
Bi=χKR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