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张力计校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727.8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密;陆进宇;任翔;王振宇;李海滨;冯海盈;毛志丹;张卫东;赵伟明;卜晓雪;刘全红;单海娣;付翀;乔淑芳;范博;杨楠;许芬;杨倩;郝潇巍;张晔;王玮;李振杰;孙亮;马振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经智勇 |
地址: | 450008***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移动支架 纵向移动支架 张力测量 张力计 底座 张力产生装置 方向导向 驱动机构 校准装置 移动装配 皮带 驱动 固定结构 可拆装 张力带 抖动 垂直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力计校准装置,包括设置有皮带张力产生装置的底座,皮带张力产生装置包括具有张力测量段的张力带,底座上沿张力测量段延伸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横向移动支架,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横向移动支架往复移动的横向移动支架驱动机构,横向移动支架上沿垂直于张力测量段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纵向移动支架,横向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纵向移动支架往复移动的纵向移动支架驱动机构,纵向移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相应张力计可拆装的固定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手持张力计易抖动而对张力测量产生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校准领域中的张力计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张力计是用于测量皮带、索带等张力的一种器具,其使用如图1所示:张力计3包括张力计壳体4,张力计壳体上导向移动装配有测量杆5,测量杆5的端部有一个钩状结构1。使用时,工作人员手持张力计壳体4,然后手推测量杆的尾端,使得测量杆的钩状结构越过张力带,再移动张力计至钩状结构1能够钩住张力带2的位置,松开测量杆5,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钩状结构钩住张力带,钩状结构两侧的张力带顶抵在张力计壳体4上,从而测得张力带的张力。
为保证张力计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张力计进行校准。现有的张力计校准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5606302B公开的“皮带张力计校准装置”,该张力计校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皮带张力产生装置,皮带张力产生装置包括皮带即张力带,连接于皮带一端的缓冲弹簧以及用于拉动皮带的第二端以使皮带张紧或放松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与皮带之间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张力带具有张力测量段。使用时,通过张紧机构对皮带进行张紧,然后人工手持张力计对皮带的张力测量段进行张力测量,通过拉力传感器对张力计进行校准。现有的这种张计校准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人工手持着张力计对皮带进行张力测量,张力计的测量是否准确,跟人工对张力计的手持状态有很大关系,测量杆与带之间出现角度倾斜,或者操作人员出现手抖动,都会影响张力计的测量结果,进而影响张力计的校准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力计校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手持张力计易抖动而影响张力计校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张力计校准装置, 包括设置有皮带张力产生装置的底座,皮带张力产生装置包括具有张力测量段的张力带,底座上沿张力测量段延伸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横向移动支架,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横向移动支架往复移动的横向移动支架驱动机构,横向移动支架上沿垂直于张力测量段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纵向移动支架,横向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纵向移动支架往复移动的纵向移动支架驱动机构,纵向移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相应张力计可拆装的固定结构。
张力测量段水平布置,纵向移动支架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
纵向移动支架上设置有快速夹钳,快速夹钳包括供操作人员手持操作的夹钳操作臂和在夹钳操作臂带动下用以向张力计的测量杆尾端施加顶推力的顶推杆。
所述可拆装的固定结构包括调节丝杆,可拆装的固定结构还包括在调节丝杆驱动下可相对和相背移动的两个夹持块,两个夹持块的相对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张力计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部。
所述皮带张力产生装置还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张力带第一连接端和张力带第二连接端,其中至少一个连接端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张力带第二连接端设置于可左右移动的平移支座上,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平移支座左右往复移动的张紧驱动机构。
张力带第一连接端、张力带第二连接端均设置有所述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为水平设置的轮辐式拉力传感器。
所述张紧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螺纹与所述平移支座传动连接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张紧丝杆,张紧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张紧丝杠转动的张紧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