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潜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4958.1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明;袁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32 | 分类号: | C08G18/32;C08G18/10;C08G18/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贾文健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剂 生产成本低 聚氨酯 制备 合成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固剂,由与合成。本发明的潜固剂生产成本低,且使用本发明的潜固剂时,所生产的聚氨酯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潜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潜固剂,又称潜固化剂、潜伏固化剂,在聚氨酯体系中通过与水(或湿气)优先于异氰酸酯基反应产生活性基团,然后活性基团与异氰酸酯基迅速交联固化成膜,达到固化效果。潜固剂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产品储存期稳定性要求),又要能在固化时间段内能优先异氰酸酯基与水反应形成稳定基团(固化效果要求)。专利EP0965604,US5749627,DE4021659等所提出的单、双噁唑烷等潜固剂,与上述潜固剂相比,双二亚胺是较为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类产品。
现有潜固剂中提供氨基的组分较多采用聚醚胺等大工业产品。使用过程中,该类潜固剂在产品中发生化学反应,使产品固化后会产生苯甲醛,苯甲醛易于被进一步氧化生成苯甲酸,而采用该类结构的产品分子中存在醚键,对酸不稳定,从而使产品性能随时间有较大降低;而且该类产品价格也受到聚醚胺价格较高的影响。本发明中采用工业上常见的烷基二胺类化合物取代聚醚胺,克服了最终产品稳定性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优异且生产成本低廉的用于单组分聚氨酯生产用潜固剂。
具体的,本发明的潜固剂结构式如下:
式中:
n=0-20。
上述化合物由合成。
具体的合成过程为:
将按摩尔比1:1.5-2.4混合,加入带水剂,加热回流分水,加热回流温度为90-120摄氏度;反应完成后将带水剂蒸出。
带水剂蒸出过程为:先常压蒸馏,蒸出30%-40%后进行减压蒸馏,减压压力为-0.1MPa。
上述合成反应中,所述带水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0-200%。优选为30-40%。带水剂的用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但是后期带水剂蒸出能耗大、时间长。
上述合成反应中,所述带水剂为: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醚、石油醚、环已烷、氯仿、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潜固剂生产成本低,且使用本发明的潜固剂时,所生产的聚氨酯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潜固剂,将按摩尔比1:1.5-2.4混合,加入带水剂,加热回流分水,加热回流温度为90-120摄氏度;反应完成后将带水剂蒸出。
实施例1生产的固化剂应用试验效果
以二苯甲基二异氰酸酯(MDI)和聚醚多元醇(PPG)为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具体步骤为:
在1000mL装有搅拌、温度、真空和加热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90g PPG,75g氯化石蜡,225g钙粉,升温至110℃,真空干燥1小时,然后降温至80℃,顺次加入28g MDI-50,75g芳烃溶剂,并保持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3小时,加入0.5gT-9(辛酸亚锡),继续反应3小时,降温至60℃,加入5g表中制备所得烷基二胺类潜伏性固化剂,搅拌30min,混合均匀,降温至室温,密封保存24小时。
预聚体浇入模具,自然流平,在标准状态下固化,记录表干时间,完全固化时间。脱模后测试扯断伸长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4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