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及检测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54596.6 申请日: 201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9536628B 公开(公告)日: 2020-10-13
发明(设计)人: 宋志强;周丽雅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 分类号: C12Q1/689;C12Q1/6834;C12Q1/04;C12N15/11;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代理人: 覃婧婵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幽门 螺杆 特异性 分子 标记 检测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本试剂盒依据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原理对胃粘膜、胃液、粪便以及咽拭子等样本中的胃幽门螺杆菌进行特异性检测。本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针对的靶基因为尿素酶ureH基因。本试剂盒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胃幽门螺杆菌的灵敏度,并且可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其是老人、儿童进行无创性筛查,从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外在其它幽门螺杆菌的基因比如:cag、vec以及其它耐药基因的检测上,其可以作为阳性参照,监控其它基因在基因组提取、PCR以及杂交的所有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及检测试剂盒,特别涉及一种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重灾区,感染率高达40%-60%,共餐制和少数欠发达地区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环境欠佳,使得儿童感染率达到了30%-40%。大部分成人Hp感染在儿童期获得,大多发生在儿童早期,感染后一般难以自发清除而导致终生感染。因此,对于Hp的筛查以及治疗研究对于降低Hp的感染率,提高Hp的根治率非常重要。

目前对于Hp的筛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1、C13呼气试验,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口服C-13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13,如果有的话,代表存在幽门螺杆菌,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快捷,这种方法是目前大多数Hp诊断和筛查所使用的方法,对儿童的筛查,这种方法还需谨慎使用,并且儿童并不愿意服用。2、RUT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下胃镜取胃粘膜,对样品进行染色分析,这种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3、Hp抗体检测,这种利用免疫方法识别Hp抗体的方法,灵敏度非常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从而能够特异性检测胃幽门螺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及检测试剂盒,并依据PCR-反向点杂交法原理实现对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检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创检测,不适用于儿童及老人、灵敏度不够等问题,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及试剂盒还能够在其它幽门螺杆菌基因如cag、vec以及其它耐药基因检测上作为阳性参照,从而监控其它基因在基因组提取、PCR以及杂交的所有过程,促进对幽门螺杆菌进一步深入研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为尿素酶ureH的核苷酸片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可以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HP-FB及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引物HP-R组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特异性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的核酸探针,所述核酸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由试剂盒I和试剂盒II组成。

试剂盒I包括PCR反应液、HRP组分、阳性质控品及阴性质控品,其中,PCR反应液包括的组分为:Taq酶、1×Taq Buffer,dNTP(dATP、dCTP、dGTP、dTTP),扩增引物;HRP组分包括HRP、磷酸缓冲液(pH7.5)、甘油;阳性质控品包括含Rnase P、Ure H基因片段的质粒(均为105拷贝/μL),溶液为10mM Tris,1mM EDTA,pH8.0;阴性质控品包括只含Rnase P基因片段质粒(105拷贝/μL),溶液为10mM Tris,1mM EDTA,pH8.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4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