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3659.6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绿能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0;C02F1/52;C02F1/28;A01N59/02;A01N43/16;A01P13/00;C02F101/2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藻 天然生物 澄清剂 季铵盐壳聚糖 重金属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 十二烷基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 景观水处理 杀菌消毒剂 天然杀菌剂 活性粘土 活性黏土 净化水质 活性氧 氨氮 除臭 灭藻 吸附 絮凝 增氧 澄清 河道 湖泊 水质 | ||
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以重量百分含量表示,由季铵盐壳聚糖20%~50%;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10%~30%;活性黏土40%~70%;木质素磺酸钠3%~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0.1%~1%组成。本发明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将可吸附重金属的季铵盐壳聚糖天然杀菌剂和活性氧型杀菌消毒剂以及可絮凝净化水质的活性粘土集成于一体,具有抑藻、灭藻、增氧、除臭、降氨氮、降COD、降重金属、澄清水质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湖泊、河道、景观水处理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大量有机物不断排入湖泊、
河流并在其中不断积累,致使湖泊和河流产生了富营养化现象。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日趋严重的水华污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大大降低了水体质量,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了水产养殖等,已经严重妨碍了对这些水体作为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环境和经济的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形成水华的藻类尤其是蓝藻,藻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出多种藻毒素。这些藻毒素有害人体健康,其中微囊藻毒素是强烈的肝癌促进剂。藻毒素引起的野生动物、家禽和家畜等中毒或死亡的事件已有许多报道。因此,控制富营养化水域藻类生长、治理水华污染成为急需开展的迫切任务。
目前,物理、化学、生态的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和控藻方
面,但是在效果和生态安全上各自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水华防治措施主要集中在防止人类各种不合理的活动,减少和切断营养盐来源和通道,并主动采取各种生态协调技术等方面。国内对富营养化及水华防治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国内所采用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1) 控制氮、磷等营养物的流入;(2) 物理方法治理(3) 化学方法防治:(4) 生态方法防治;(5) 生物方法防治。但在控制水域藻类生长、治理水域富营养化方面,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生态法种植水生湿地植物法降低氮磷等,工程巨大,耗时较长。物理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将污染转移到别的地方而且成本显然相当的高,不宜大规模提倡。化学方法利用硫酸铜、二氧化氯等杀藻剂,有时是雪上加霜,会使水中增加影响鱼类健康的新化学物质,会带来二次污染,不宜提倡;生态方法引入合适的其他生物,是一种长期预防的有效方法。但还要结合短期治理,并且存在引入生物数量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水域引入多少数量的生物能使水体生态系统不至于被破坏,过量的引入其他生物对水体生态系统本身会有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天然生物抑藻澄清剂,以重量百分含量表示,由季铵盐壳聚糖20%~50%;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10%~30%;活性黏土40%~70%;木质素磺酸钠3%~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0.1%~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绿能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州绿能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