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3110.7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0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创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F24S50/20;F24S30/4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杨兴宇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电池板固定框架 支脚 太阳跟踪装置 承重机构 光伏 重心 场地适应性 混凝土基础 圆心 底部活动 活动连接 极限风速 驱动机构 现场环境 相向运动 运行状态 重心调整 自由调节 纵向排列 荷载 电池板 风荷载 铰接点 双立柱 铰接 锁止 限位 风速 屋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电池板固定框架、承重机构及至少一组立柱,其中:至少一组立柱的顶部与电池板固定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底部与承重机构活动连接;一组立柱包括两个沿电池板固定框架纵向排列的立柱,各立柱具有两个铰接的支脚及与两个支脚连接并提供动力的限位驱动机构,两个支脚以铰接点为圆心可相向运动或锁止。该装置不需设置过高且截面大的立柱,降低了重心和减轻了重量;双立柱可以分别自由调节高度从而调整该装置的角度及重心,当现场环境风速超过运行状态的极限风速时,将重心调整至最低,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池板风荷载。同时,该装置可以不设置混凝土基础,对屋顶的荷载小,具有较高的场地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系统运营维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光伏组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部件,光伏组件的安装摆放十分重要。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提升光电转换能力,光伏组件一般都是面向阳光方向放置于固定支架上。由于光伏发电的发电效率受到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影响较大,因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随阳光照射角度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
光伏跟踪技术是提高光伏发电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现有的太阳跟踪装置一般为绕轴跟踪装置,包括平单轴,斜单轴和双轴跟踪等。现有的绕轴跟踪技术为保证组件最低离地高度的要求,立柱高度往往较高,这种结构对立柱和基础的承载力要求高,增加了立柱和基础的成本及重量,且重心较高、稳定性差;尤其是当绕同一根轴跟踪的组件阵列增多时,立柱的高度要更高、截面要更大,基础的承载力也需相应提高。同时,现有的绕轴跟踪装置由于重心较高,为抵御现场环境的过大风速,只能增加自重及基础的重量,这进一步的限制了跟踪装置在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此外,截面较大的立柱生产成本也较高,不利于跟踪装置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重心且稳定性高的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池板固定框架、承重机构及至少一组立柱,其中:
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的底部与所述至少一组立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至少一组立柱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承重机构之上并与所述承重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一组立柱包括两个沿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纵向排列的立柱,各所述立柱具有两个铰接的支脚及限位驱动机构,所述限位驱动机构与两个所述支脚连接并提供动力,两个所述支脚以铰接点为圆心可相向运动或锁止。
具体实施中,所述立柱的两个所述支脚呈X型,所述铰接点位于两个所述支脚的中部。
具体实施中,所述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多组所述立柱,多组所述立柱沿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横向排列。
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底部设置有与各所述立柱匹配的横梁,各所述立柱的两个所述支脚通过与所述支脚顶部相铰接的球面轴承套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球面轴承可沿所述横梁移动。
具体实施中,所述承重机构包括与各所述立柱匹配的滑轨,各所述立柱的两个所述支脚通过与所述支脚底部相铰接的滑块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轨移动。
具体实施中,所述限位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块的螺孔,其中:
所述丝杆通过所述螺孔横穿所述滑块并与所述滑块组成螺旋副,所述支脚的底部可通过所述螺旋副获取动力,沿所述滑轨移动。
具体实施中,所述螺旋副为滚珠螺旋副。
具体实施中,所述承重机构的底部还设置有固定夹具,所述承重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夹具连接于彩钢瓦的拼接处。
具体实施中,所述轻型光伏太阳跟踪装置还包括斜撑支架,所述斜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电池板固定框架纵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