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合成氨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53016.1 | 申请日: | 201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王英伍;林强;宁平;孙鑫;王驰;宋辛;冯嘉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C1/04 | 分类号: | C01C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氨 失活 氮气 金属氮化物 氮化 无变化 氨气 氨水 低温等离子 气相色谱法 测量尾气 高纯氮气 检测尾气 接触反应 节能环保 连续制备 尾气吸收 氢气 蒸馏 高纯氢 改性 去重 重复 吸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合成氨的方法,将金属氮化物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将改性后的金属氮化物与高纯氢接触反应,以去重蒸馏无氨水作为尾气吸收液吸收氨气;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尾气中氢气的含量,当含量无变化即判断样品失活,在失活样品上直接通入高纯氮气,进行再氮化,测量尾气中氮气的含量,当氮气含量无变化即判断再氮化完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不能合成氨时样品完全失活;本发明实现了氨的连续制备,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合成氨的方法,属于氨合成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上大约有10%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氨主要用于农业,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70%的比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用于生产铵、胺、染料、炸药、制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的原料,这部分约占30%的比例,称之为“工业氨”。未来合成氨技术进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合成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氮化物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
(2)将步骤(1)改性后的金属氮化物在100~400℃下与高纯氢接触反应,高纯氢的流量为50~100mL/min,以重蒸馏无氨水作为尾气吸收液吸收氨气;
(3)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步骤(3)尾气中氢气的含量,当含量无变化即判断样品已经失活,在失活样品上直接通入高纯氮气,流量为50~150mL/min,进行再氮化,通过气相色谱法测量步骤尾气中氮气的含量,当氮气含量无变化即判断再氮化完毕;
(4)将步骤(3)的再氮化产物重复步骤(1)~步骤(3),连续合成氨,直至不能合成氨时样品完全失活。
步骤(1)的金属氮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为碱土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或稀土金属元素,所述碱土金属元素为Ca和/或Mg,过渡金属元素为Co、Ni、W、Ti、Zr、Mo中的一种或几种,稀土金属元素为Ce和/或La;具体是将碱土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加热燃烧法、共沉淀法和浸渍法等)制备成金属氮化物材料。
步骤(1)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的具体条件为:电压20~40V,时间5~15分钟,放电间隙3.5~7.5mm。
步骤(3)再氮化时的氮气压力为1~10Mpa,温度为100~200℃。
本发明实现了氨的连续制备,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连续合成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1g自主合成的Mg3N2(燃烧法制备,吴孙富,余彩玲,姚连平,等. 氮化镁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J].化学教育,2009,30(9):63-63.下同)在100℃下与高纯氢接触反应,高纯氢的流量为100mL/min,高纯氢纯度99.999%,以重蒸馏无氨水作为尾气吸收液吸收氨气;
(2)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步骤(3)尾气中氢气的含量,当含量无变化即判断样品已经失活,在失活样品上直接通入高纯氮气,流量为50mL/min,进行再氮化,再氮化时的氮气压力为5Mpa,温度为150℃,通过气相色谱法测量步骤尾气中氮气的含量,当氮气含量无变化即判断再氮化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