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修用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51427.7 | 申请日: | 201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程传奎;王俊;李鸿;陈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27/06;C08K3/26;C08K5/09;C08J9/10;C08J9/08;C08H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62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板 制备 装修 配方 惰性气体保护 综合力学性能 发泡调节剂 钙锌稳定剂 轻质碳酸钙 白发泡剂 板材领域 黄发泡剂 挤压成型 应用潜力 质量分数 无甲醛 硬脂酸 再加热 竹纤维 阻燃剂 初混 挥发 热混 冷却 切割 | ||
本发明属于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修用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一种竹纤维板材,按质量分数,配方为:23~55%的竹纤维粉、18~45%的PVC粉、12~25%的轻质碳酸钙、1%的钙锌稳定剂、0.5%的白发泡剂、0.5%的黄发泡剂、1%的发泡调节剂、1%的硬脂酸、1%的阻燃剂。制备该板材的方法为:将所述配方中各原材料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初混,再加热到90~120℃进行热混;在惰性气体保护下,150~160℃、50~55MPa,挤压成型;冷却、切割,即可。本发明获得的竹纤维板材综合力学性能优异,表面光滑,无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在装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修用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常见装修用板材主要为石膏板、木工板、三合板等,在其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往往无可避免的会用到大量胶水、油漆等,会释放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纵向强度高等特点,在板材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但直接将竹纤维提取出来用于板材制作,存在综合力学性能不足、难以直接成型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修用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纤维板材,按质量分数,配方为:23~55%的竹纤维粉、18~45%的PVC粉、12~25%的轻质碳酸钙、1%的钙锌稳定剂、0.5%的白发泡剂、0.5%的黄发泡剂、1%的发泡调节剂、1%的硬脂酸、1%的阻燃剂。
优选的,按质量分数,配方为:45%的竹纤维粉、30%的PVC粉、20%的碳酸钙、1%的钙锌稳定剂、0.5%的白发泡剂、0.5%的黄发泡剂、1%的发泡调节剂、1%的硬脂酸、1%的阻燃剂。
优选的,所述竹纤维粉为透明质酸钙改性竹纤维粉。
优选的,所述碳酸钙为轻质碳酸钙。
相应的,所述竹纤维板材在装修中的应用。
相应的,一种制备所述竹纤维板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配方中各原材料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初混,再加热到90~120℃进行热混;
(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150~160℃、50~55MPa,挤压成型;
(3)冷却、切割,即可。
优选的,步骤(1)所述热混温度为105℃。
优选的,步骤(2)所述挤压成型条件为160℃、50MPa。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竹纤维表面生成了一层高分子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间隙内部生成了微米级碳酸钙,有效帮助竹纤维提高了综合力学性能。其中,透明质酸钙分子量不易过高,过高则难以溶解和反应,影响后续操作;改性竹纤维时增加的饱和碳酸溶液极易分解,需要通入超量的溶液才能在网状结构间生成足够的碳酸钙,以获得性能良好的竹纤维。
2、本发明还提供了将改性竹纤维生产的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获得的竹纤维板材综合力学性能优异,表面光滑,无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在装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1、竹纤维改性:按重量份数,将2~6份竹纤维、1~3份透明质酸钙置于80~160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5min,维持超声分散状态,向反应体系内缓慢、均匀通入10~20份饱和碳酸溶液,通入饱和碳酸溶液的时间≥30min。通入完成后,再继续超声分散反应30min以上。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滤渣2~3次,将滤渣置于干燥箱中,低温(45~55℃)干燥8~10h,获得改性后的竹纤维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1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