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年两季丝瓜杂交制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0834.6 | 申请日: | 201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徐绳武;杨硕;郑丽;夏文娟;施仕胜;高志畅;余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2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年 丝瓜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年两季丝瓜杂交制种方法,主要包括3月‑7月春季茬口管理及7月‑12月夏秋季茬口管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包括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人工授粉、采摘及取种6个步骤。本发明采用温室及小拱棚育苗,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及农艺措施来达到降低高温或低温对丝瓜生长发育负面影响的效果,从而实现丝瓜杂交制种的一年两季生产;春季较常规丝瓜制种方法提早15‑20天,且夏秋季同样能够获得稳产、优质丝瓜杂交种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瓜在鄂南地区一年两季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
鄂南地区位于长江中流南岸,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主要以种植普通丝瓜为主。在鄂南地区的丝瓜杂交制种生产历史中,往往只能够在3月-8月开展丝瓜杂交制种生产工作,而在下半年一方面7、8月份气温过高,最高能够达到38℃左右,而丝瓜为喜温暖短日性植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高温强日照易导致丝瓜形成两性花,进而影响授粉及果实发育;另一方面,在11月份丝瓜发育后期,平均气温迅速降至20℃以下,种瓜生长发育缓慢,易导致种子无法完全成熟,大大降低了制种效率及产量。
为了提高丝瓜制种效率,本地种子生产企业只能够在春季进行生产,夏秋季茬口转移至海南进行繁种,大大增加了制种生产成本,因此攻关一年两季丝瓜杂交制种技术,对缩短丝瓜杂交制种周期,提高生产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鄂南地区丝瓜杂交制种茬口安排及管理技术问题,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缩短制种周期,改变一年一季的生产历史,而且能够极大降低制种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鄂南地区丝瓜杂交制种茬口安排及管理技术问题,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缩短制种周期,改变一年一季的生产历史,而且能够极大降低制种生产成本。
一种一年两季丝瓜杂交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父母本播种、育苗步骤:
3月上旬,在温室中进行,母本播种时间比父本推后10天,父本与母本数量比例为1:10,父本每亩用种量20 g,母本每亩用种量200 g;
播种前先55℃浸种0.5小时,取出种子用湿纱布包裹后30℃恒温避光催芽24小时,种子露白后即可播于穴盘中,覆土0.5 cm;
将穴盘置于苗床上,套小拱棚保温保湿,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6~18℃, 7天出苗,白天掀开拱棚膜,夜间盖膜;
S2. 整地移栽步骤:
4月上旬待丝瓜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即可准备移栽至露地,在移栽前10天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500 kg,磷肥50 kg,复合肥50 kg作为底肥,厢面1.5 m宽,沟深0.3 m,沟宽0.3m,厢面整平后覆盖1.8 m宽的荧光地膜;
移栽前7天定期将幼苗移至室外,提高幼苗抗逆性,并用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7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预防病虫害;
定植时每厢栽两行,株距0.5 m,行距1 m,每667 m2栽1200株,定植后浇一次定植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0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年两季南瓜杂交制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彩色花油菜品种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