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数据的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9504.5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吕良忠;吴越;周晓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16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戴燕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数据 终端 验证通过 用户终端 调用 编码图形 用户类型 服务器接收 获取请求 授权请求 授权信息 传输 发送 返回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医疗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医疗数据获取请求;根据患者ID调用相对应的终端ID;对第一终端ID的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类型信息;当类型信息为第一用户类型时,判断调用的终端ID与第一终端ID是否相同;当调用的终端ID与第一终端ID相同时,生成第一验证通过信息;当类型信息为第二用户类型时,生成授权请求,发送给调用的终端ID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接收返回的授权信息,生成第二验证通过信息;当生成第一验证通过信息或第二验证通过信息时,获取相对应的医疗数据,并根据医疗数据生成编码图形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第一用户终端对编码图形进行识别,得到医疗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数据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医疗信息安全问题亦如影随形。医院系统中存储大量患者信息,内容真实全面且隐私,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针对医院的勒索、挖矿、医疗信息泄露等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不法黑客的重点攻击对象之一。仅在2018年过去的几个月中,全球范围内单次泄露数据大于500条的数据泄露事件就发生了数百起,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3到4起重大医疗数据泄露事件。也正是由于医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医疗机构为了避免风险,一方面建立了自身的一些数据信息防护体系,另外一方面也刻意的去避免与外界信息的交互,这也从而导致了医院信息孤岛的状态。
然而,随着互联网化医疗的发展,医疗机构进入线上服务已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医疗”其本质是为了从根本意义上缓解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用户体验,增强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比如线上咨询诊疗平台比比皆是,患者直接通过网上问诊获得需求满足,避免了耗时耗力的排队、无效就诊等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麻烦的问题在于,在线医生首先是借助于患者的描述及其提供的各种检验检查诊断内容而做出的相应诊疗,其判断的准确性往往极大的依赖于患者提供的这一系列资料以及资料的上传质量,然而作为患者,虽然是自己的医疗隐私信息,也无法从医疗机构直接拿到一手的(HIS)电子信息资料,此外患者既不是医务工作者也不是专业摄影师,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必定会存在一些疏漏,比如拍照不清晰,关键信息漏拍,药品使用数据记错等等,这些都会误导医生的判断。再如,有些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煎煮工作交由第三方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疗机构先将饮片处方信息发送给第三方,考虑到外网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会选择使用传真的方式发送处方信息(必须先打印出处方再进行传真),费时费力,并且还可能存在信息漏失的情况。这些都是互联网化医疗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些瓶颈,线上医疗服务会带来了新的漏洞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而医疗机构本身的信息化技术的缺陷与担忧导致自身变成“闭环”,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当前互联网+医疗的推进速度。
因此,如何简单、安全、方便对医疗数据进行网络传输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难题和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疗数据的传输方法,利用信息图像编码技术通过屏幕传输模式来解决封闭医疗网络条件下的内外网非接触式的信息传输问题,即通过信息图像编码的方式整合医疗信息片段内容,通过屏幕传输模式进行互联网应用时的信息传输,简单、安全、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医疗数据获取请求;所述医疗数据获取请求中包括患者ID、医疗项目信息和时间信息;所述医疗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终端ID;
对所述医疗数据获取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终端ID、患者ID、医疗项目信息和时间信息;
根据所述患者ID在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中调用相对应的终端ID;
对所述第一终端ID的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第一终端ID相对应的类型信息;所述类型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类型和第二用户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