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天线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49150.4 | 申请日: | 2019-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6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裴继红;邵旭慧;谢维信;杨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海天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海空红外图像划分为多个第一子图像块,并分别获取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图像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特征信息分别建立海水类子图像块以及天空类子图像块的第一高斯模型,并将从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划分出的预设海水图像区域和天空图像区域的第一子图像块分别作为第一海水类训练样本以及第一天空类训练样本,然后分别对相应的第一高斯模型进行训练;
基于对所述第一高斯模型进行训练所得到的第一训练结果建立细划分贝叶斯模型,并利用所述细划分贝叶斯模型对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剩余图像区域的所有像素点分别进行细划分决策;所述剩余图像区域为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除所述海水图像区域和天空图像区域之外的图像区域;
根据细划分决策结果确定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海空区域之间的边缘点,并采用直线拟合算法对所述边缘点进行拟合,得到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海天线的直线模型参数;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细划分贝叶斯模型对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剩余图像区域的所有像素点分别进行细划分决策包括:
在所述海水图像区域与所述剩余图像区域的交界处,选取一个占用所述剩余图像区域的第一行像素点的第二子图像块;
以所选取的第二子图像块作为行方向上的起始块,每在行方向上顺序滑动一个像素点得到一个列方向上的起始块,并将每一个列方向上的起始块每在列方向上顺序滑动一个像素点,得到一个当前列上的所述第二子图像块;
在重叠滑动划分至每一列上的所述第二子图像块与所述剩余图像区域的最后一行像素点重叠时,将所划分出的所有第二子图像块确定为测试样本;
将第一列测试样本每相邻的两个测试样本之间所间隔的一行像素点中,处于行方向上的第一个像素点,以及最后一列测试样本每相邻的两个测试样本之间所间隔的一行像素点中,处于行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像素点,以及所有中间列测试样本每相邻的两个测试样本之间所间隔的一行像素点中,处于行方向上的中间像素点,确定为所述剩余图像区域的所有像素点;
利用所述细划分贝叶斯模型对所确定出的所有像素点分别进行细划分决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天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图像特征信息包括:
对每个第一子图像块分别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得到所述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二维余弦谱;
分别基于所述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二维余弦谱获取对应的主余弦谱,并将所述主余弦谱作为图像特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天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基于所述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二维余弦谱获取对应的主余弦谱包括:
按照Z字形扫描顺序对所述每个第一子图像块的二维余弦谱分别进行展开,得到对应的一维余弦谱;
获取所述一维余弦谱中幅值波动超过预设波动阈值的区域,并将所获取的区域所对应的一维余弦谱作为主余弦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天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直线拟合算法对所述边缘点进行拟合,得到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海天线的直线模型参数包括:
将所述边缘点作为海天线候选点,采用随机抽样一致RANSAC算法对所述海天线候选点进行拟合;
在所述海天线候选点中处于容差范围内的内点数量到达预设数量阈值时,将所拟合得到的直线的直线模型参数确定为所述海空红外图像中海天线的直线模型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1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